專訪crQlr大獎得主:仁舟淨塑——以創新水寶盆推動生態永續
專訪參與 crQlr 2025 展覽同時也是crQlr 2021獲獎單位 仁舟淨塑,了解水源寶育樹盆的研發歷程與其對環境永續的影響力
引言
2021 年,台灣的仁舟淨塑(Zen Zhou Social Enterprise)以「水源寶育樹盆」獲得第一屆crQlr獎。四年後,2025 年的 crQlr 展覽即將於 FabCafe Tokyo 舉行,仁舟淨塑的水源寶育樹盆亦將於展覽中展出。在這篇專訪中,我們將探討該公司的使命、發展歷程以及未來願景。

不只是減塑,仁舟的核心願景
仁舟淨塑的誕生源於一個簡單卻深遠的目標:以創新產品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推動更永續的未來。至今,仁舟已開發 25 項環保產品,其中多數專注於改善日常生活,提供更環保的替代方案。然而,水寶盆的誕生則跳脫日常用品的範疇,專注於解決大環境的永續問題。它不僅是一項植樹工具,更是一種回應氣候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展現仁舟在環境保護上的更深層次影響力。


靈感與願景:從問題中尋找解方
「水源寶育樹盆」(簡稱:水寶盆)誕生於對環境變遷的深刻觀察。隨著台灣海岸線逐漸零碎化並面臨退縮,造林成為保護水土、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然而,海岸地區的乾旱、強風、暴雨等極端環境,使得傳統植樹方式難以維持樹苗存活率,特別是在關鍵的前三個月內,穩定的水源供應至關重要。國內專業種樹團隊慈心基金會意識到,若無法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植樹計畫的成效將大打折扣。因此,找上仁舟淨塑團隊共同投入研發,設計出一種能夠有效儲水、穩定供水、並且可以在土壤中自然分解的解決方案。——水寶盆。這項創新不僅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不需安排額外人力回收,也降低了植樹後續的維護成本,使得造林在極端環境下變得更可行,成為進一步守護台灣海岸及全球乾旱地區森林生態的重要利器。



水寶盆藉由以盆聚水、以繩滴灌的設計,提高植樹存活率。使用回收再生紙漿與天然可分解材料融合製作的樹盆,兼具蓄水力與防護力,幫助樹苗度過最需守護的階段。(Photo credit: Lasse Kusk)
水寶盆的秘密:如何讓樹苗更好地生長?
水寶盆不只是「一個容器」,它是一種融合創新水資源管理概念的植樹工具。內建儲水系統能夠透過導水繩緩慢釋放水分,確保樹苗在乾旱環境下仍能獲得穩定的水分供應。此外,其獨特的元寶造型不僅象徵生生不息,還能有效收集雨水,減少水分蒸發損失,並提供防風保護,讓幼苗在惡劣環境中依然能夠茁壯成長。
水寶盆的材料同樣經過精心挑選,盆體採用 回收再生紙漿與天然可分解材料 製作,既能提供良好的蓄水力與防護力,又能在日後自然分解為有機肥,滋養土壤,避免塑膠育樹盆造成的污染問題。

從台灣走向國際:水寶盆如何協助蒙古植樹計畫
水寶盆自推出以來,與NGO、企業合作,在台灣各地,甚至是離島的金門、澎湖皆進行許多植樹專案,為當地造林成效帶來了顯著的改善。而在2022年,仁舟淨塑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攜手,在臺灣駐蒙古代表處的引薦下,將水寶盆技術應用於蒙古的植樹計畫。這項創新技術的成效令人驚艷——傳統植樹方式的存活率僅 30%左右,但使用水寶盆後,存活率提升至 70%以上,減少了重複植樹的需求,使資源得以投入其他區域的植樹工作。此外,計畫結果顯示,使用水寶盆的樹苗成長速度為一般植樹的兩倍,顯示其顯著的生長優勢。

推動永續未來:水寶盆的下一步?
crQlr 2021評審之一的 David Benjamin (The Living創辦人/哥倫比亞大學GSAPP副教授) 在當時即高度評價水寶盆的設計,認為其:
「不僅是一項優秀的產品設計,更是一種與時間共生的設計思維,它不試圖對抗環境變遷,而是與之共存,考量了當下、一年後、甚至十年後的需求,擴展了設計的可能性。」
這一評語進一步肯定了水寶盆在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育上的長期價值。
隨著水寶盆在全球獲得更多認可,仁舟淨塑期待透過 2025 年 crQlr 展覽,讓更多人認識這項技術的價值。他們希望能與國際環保組織、研究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深入交流,攜手推動全球植樹計畫的永續發展。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仁舟淨塑以其創新的水寶盆技術,為全球面臨水資源挑戰的地區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他們持續致力於研發與實踐,讓環保行動不僅止於產品設計,更能落實在全球環境治理之中。隨著水寶盆的影響力持續擴展,仁舟正一步步實現讓世界更綠、更永續的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