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2025.02.04

把提問印上窗:兒童安寧之家的一日出版社

由 Loftwork 營運的「FabCafe Kyoto」自 2023 年起,與日本首間社區型兒童安寧之家 ——位於大阪鶴見綠地的「TSURUMI兒童安寧之家」(營運單位:公益社團法人兒童安寧之家計劃)合作,舉辦了結合數位製造工具的工作坊。此計劃期待透過「創作」體驗,鼓勵各種身心狀況的孩子感受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
今年舉辦的第二屆活動,針對安寧之家內的國高中生推出了網版印刷工作坊。本文將記錄FabCafe Kyoto 如何透過協作,開拓多元創作的途徑,並探討「創作的過程如何讓人們活出自我」,這也是我們自去年以來持續實踐與探索的目標。

 山月 智浩

Author 山月 智浩(FabCafe Kyoto 總監)

1998年出生於大阪,2021年畢業於京都藝術大學空間演出設計學系。自2022年2月起參與 FabCafe Kyoto 的營運。 擅長以人文學的角度來解讀「Fab」的脈絡,並設計出能夠激發每個人內在創作潛力的方案。透過策劃工作坊、展覽、講座活動以及店內資訊的傳遞,致力於緩和這個急速追求生產與消費的社會,實踐更柔和的社會氛圍。 他關注人與人之間彼此感化、互動,進而醞釀出有機氛圍的空間形式,並以攝影師的身份展開個人活動。此外每年還會舉辦一次戶外火鍋活動,樂於享受與自然相融的生活體驗。

「創作」孕育出「我做到了!」的成就感。

2016年,日本首間社區型兒童安寧之家——「TSURUMI兒童安寧之家」正式成立,致力於為罹患小兒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威脅生命的疾病(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LTC)的孩子們,創造一個即使身處艱難治療期間,仍能享受屬於自己美好時光的環境。

這些孩子中,有的正與病魔奮戰,有的雖已完成治療但因經歷痛苦而失去自信,還有的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因身心因素或生活限制而面臨各種挑戰。自2023年度起,我們與TSURUMI兒童安寧之家合作,作為向社區開放的創客空間,探索如何為這些孩子打開「創作」的窗,並應用數位製造工具推出各類工作坊,協助他們發現並展現自身潛能。

TSURUMIこどもホスピス外観。TSURUMI兒童安寧之家外觀。位於 Osaka Metro 長堀鶴見綠地線「鶴見綠地站」 步行約3分鐘的距離。

在第一年實施的方案中,我們使用了能切割與雕刻紙張、布料、壓克力等多種材質的「雷射切割機」,並舉辦了一場名為「水窪之鏡」的創作工作坊。孩子們根據自己手繪的線條,親手製作出專屬的鏡子。
當他們看到自己畫出的線條被雷射切割機轉化為鏡面板上的切割紋路時,參與的孩子們都感到非常新奇。這次的數位製造體驗,展現了創作過程如何幫助孩子們感受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並發掘他們的無限可能性。

關於去年使用 雷射切割機 的活動內容,請參閱 此處(日文)。

 

今年度,我們除了協助孩子們體驗「我做到了!」的成就感外,也著手解決安寧之家所面臨的課題。根據與工作人員川戶大智與青儀祐斗的討論,發現孩子們之間的互動較少。因此,我們決定設計一個以促進交流與合作為目標的團體活動,避免孩子單打獨鬥的情況。

此外,今年 FabCafe Kyoto 正式導入的「數位網版製版機」成為活動的核心工具,讓孩子們體驗網版印刷的樂趣。網版印刷是透過一個鑽有細孔的「版」,將墨水擠壓到布料或紙張等材質上,完成圖案的印製。我們反覆構思與測試,巧妙地將這項有趣的印刷技術融入活動,讓孩子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增進彼此之間的連結與互動。

這是其中一個創意想法:像日本傳統的新年遊戲「福笑い」一樣,將多個零件組合起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圖案。
在透明板上使用網版印刷印上雲朵,並嘗試與背後的景色相結合,創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這是一項從自身情感中編織印刷文字的實驗,透過多次小型對話式的工作坊,反覆討論與交流,逐步構建出活動的核心架構。

不經意地與文字相遇:一日限定的兒童出版社

為了促進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並以具備「記錄與傳遞」功能的網版印刷作為核心,FabCafe Kyoto 提出了這個想法:創造一個把孩子們的文字散佈於整棟建築的設計。孩子們將自己的「問題」印刷在安寧之家的各個角落,讓其他使用設施的孩子或來訪者能在空間中不經意地與這些「問題」相遇,且在工作坊結束後,還能延續這些不經意的對話與交流。

此外,我們將思考印刷文字的 「編輯」 過程,以及為傳遞給他人所進行的 「印刷」 過程,取名為 「TSURUMI兒童出版社」。透過這樣的概念,讓孩子們如同出版社成員般,協力創作出一本讀物,並藉此打造一個讓他們能共同參與、協作的互動空間。

用 網版印刷 製作的出版社招牌,設計得非常可愛!

當天參加活動的是4名對寫作與創作有興趣的國高中生,並與學習製造技術的大學生志工們分組合作。作為「TSURUMI兒童出版社」的一日成員,他們一起構思要印刷在館內的問題內容。

這次的工作坊由兩個階段構成:

在構思問題的 編輯階段 中,孩子們依據 「問題配方」,從自身的經歷中發想文字,例如「請說出讓你感到放鬆的時刻」或「請詳細描述原因」等問題,引導他們挖掘內心的「問題素材」,並向他人提出問題。孩子們的回答中出現了許多如「喜歡看雲」、「素描時感到放鬆」或「看 AI 繪畫時的驚喜」等片段,透過這些描述與理由,能一窺他們內心的世界。

接著,將這些素材分解為單詞,再利用類似卡牌遊戲的方式,藉由隨機的排列組合,重新組成新的表達方式。這樣的設計能幫助孩子們創造出開放式、具有想像空間的問題,也能吸引每位讀者自由聯想與思考。

孩子們平時雖然常常回答別人的問題,但能有意識地組織問題並向他人 「提問」 的機會並不多。由於沒有事先設定標準答案,孩子們在組織詞彙時,常常遇到困難與不順,甚至感到徬徨。但每個孩子最終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當問題的文字完成後,接下來就是 「印刷」 階段。這次使用的設備是 「數位網版製版機」,它能在薄膜上製作出細小的孔洞,讓墨水透過這些孔洞印製任意圖案到不同材質上。

孩子們將創作的文字現場數位化後,透過機器傳輸數據。機器隨即發出 「嗡嗡——」 的聲音,持續了大約兩分鐘,一塊用來印刷的 「版」 就完成了,效率非常驚人。

「什麼地方最能凸顯大家設計的問題呢?」
「希望別人在什麼時候思考這個問題呢?」

從這個思考方向出發,孩子們開始探索適合放置問題的位置,並考量文字、意境與周遭環境的關係。

這些孩子對安寧之家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天參與工作坊的所有大人。雖然一開始在構思問題時顯得有些苦惱,但到了挑選印刷位置的階段,孩子們卻搶著帶領我們尋找最佳的展示地點。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在印刷過程中自發性地協助彼此——有人準備印刷時,其他人主動遞送製版工具,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了這次有意義的創作活動,展現了團結與互助的美好。

與製造有關的問題被印刷在手作坊的窗戶玻璃上,與睡眠有關的問題則放在住宿房間內,還有一些問題被巧妙地印刷在已經裝飾好的符號標示上。每句話都被安置在最適合的位置,與空間完美融合。

接下來從當天印刷的問題中,挑選幾個與大家分享。

「你曾經用七種以上的顏色來畫畫嗎?」

「為什麼我們要傳遞訊息呢?」——這是正在 TCH(TSURUMI 兒童醫院)並參與對外行銷活動的一名高中生所提出的核心叩問。
還有一個探討現實與動漫(虛構)邊界的問題——它被巧妙地放置在電梯門口,當孩子們看向鏡中的自己時,問題的文字與倒影重疊,營造出引人深思的氛圍與視覺效果。
最後,每個人發表了每個問題的用意與自己的想法。

體會「傳達」背後的驚喜與巧合

彷彿徜徉在一本詩集之中,當天參與者的話語散布在空間的各個角落。推開窗戶走向戶外,或穿過陽光灑落的走廊時,偶然與某句話語相遇,那份不期而遇的奇妙感油然而生。窗外的景色、映照的人影、流動的雨滴——每個問題都與窗戶及周圍多變的風景相互呼應,逐漸醞釀出意想不到的意義與氛圍。

這天所誕生的問題,或許無法確切得知它何時、會被誰接收到。然而這些從孩子內心深處發出的、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卻擁有一種奇妙的力量,能深深觸動讀者的心。這種觸動可能發生在明天,也可能是1年後,甚至10年後。

「將文字傳遞給他人」或許就是接受彼此的不期而遇。感動、震撼,或受到鼓舞——不論是將自己的話傳遞出去,還是閱讀、傾聽他人的話語,都是不斷經歷這種意料之外的溝通方式。

孩子們勇於挑戰將自己的話語傳遞出去,透過這次體驗,全身心地感受到話語與傳遞之間的奇妙連結。這一天,孩子與大人一同圍坐在桌前的經歷,若能在未來他們攜著這些話語走過人生路、面臨困惑或迷惘時,成為一絲能夠鼓舞他們的記憶,將是最令人欣慰的事。


最後,感謝在此次計畫的規劃與執行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各位夥伴。首先,特別感謝TSURUMI兒童安寧醫院的川戶大智與青儀祐斗的支持。此外,也感謝 OHTAS 協助 FabCafe Kyoto 引進數位網版製版機並提供技術支援。京都產業大學資訊理工學部的伊藤慎一郎教授連續兩年給予我們協助,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桑田知明與楠麻耶老師,以及來自京都藝術大學的積極參與者——學生與畢業生中村心音、高木祐輝、村上きらら、小幡咲奈——在此表達深深的謝意。

今年我們在企劃初期便邀請了上述在福祉與數位製造領域中活躍的夥伴,一同參與計畫構思,使方案能從更多元的角度來設計與規劃。同時,在活動當天,孩子們能夠主動參與並融入整個活動氛圍,也要感謝學生成員們以「創作的樂趣」為核心,採取平等且開放的交流方式。

我們希望此次計畫能夠成為一個啟發與學習的共享場域,讓立志創作的學生、具備設備技術專業的企業,以及 TSURUMI兒童安寧醫院能彼此交流,共同實踐開拓更多元「創作」機會的可能性。

更多關於此活動的文章

TSURUMI兒童安寧醫院的網站上,已公開由職員川戶大智撰寫的活動報導。在這篇報導中,對當日的詳細流程與工作坊的設計初衷進行了更深入且清楚的說明,補充了我們未能在介紹中完全呈現的部分。歡迎前往閱讀,進一步了解此活動。

活動報告|「嘗試把問題印在窗戶上」網版印刷工作坊(日文)

Keywords

Next Contents

重新思考庭園的「美」
——日本庭師如何以美學回應自然,實踐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