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標誌只能有一種 嗎?
探索我們的 LOGO,啟動實驗企劃《 LOGO & WORK》!
迎來創立 22 週年的 Loftwork。配合日前發表的 Loftwork 語言化,啟動了另一個新企劃。
那就是發揮創作者及 Loftwork 員工多樣創造性,探索「我們的 LOGO」的實驗企劃「LOGO & WORK」。並於週年活動中發表第一波製作的 LOGO & ARTWORK(結合藝術作品的商標)。
LOGO 可以不統一。象徵「我與公司」、「我與某人」之間串起「有生命力的連結」的 LOGO
以視覺方式表現企業理念及重視事物的公司「LOGO」。一般來說,每個企業只會有一個 LOGO,大多時候是根據企業理念,由上而下產生出來。
Loftwork 之前也是這樣,自創業以來就使用同一個 LOGO 展開活動進行業務活動。然而,隨著我們的新願景「Unlock potential」誕生,我們認為標誌的存在形式也應突破常規,不受既有框架束縛,並探索那些從未被想像過的未來。
「LOGO & WORK」是 10 種將「Loftwork 為何?」表現出來的 LOGO & ARTWORK,是一項每年與創作者共同製作的企劃。由員工與創作者組成的 10 組團隊,每年攜手製作,連續 3 年共計產出 30 件作品。然後每位員工從企劃中誕生的 LOGO 類型與藝術創作,自由選出 Loftwork 的 LOGO,並用於各自的業務上。
在製作過程中與創作者進行多方討論。化為形體的作品及 LOGO 所表現出自己的嶄新一面。然後,透過每位員工自主挑選作好的 LOGO,使「 LOGO 」與「公司」與「自己」重合起來。在製作、挑選、使用這整個過程中,針對「Loftwork 是什麼?」、「我所相信的 Loftwork 樣貌是如此」產生對話,各自形成「我們的 Loftwork 」。
LOGO & WORK 是一個實驗性的計畫,目標在於打造「個人與公司」以及「個人與他人」之間能夠持續互動的「有生命力的連結」。
第一波的 10 件作品發表!
揭曉第一波製作、甫完成的 LOGO。請與創作成果一起欣賞。
完成的 LOGO & ARTWORK 是各團隊詮釋的 Loftwork 「一種面向」。不單靠將一個作品化為 LOGO 來象徵 Loftwork,而是靠一個個 LOGO 堆積出多面向的 Loftwork 樣貌。
nogami katsuki (ノガミカツキ)
關鍵詞:Loftwork is 「打造出未來社會原型的人們」
以人類留給未來的文字為主題,製作本作品。
我當初參加 FabCafe Kyoto 住宅時,木下先生便教導我器材的使用方法,並著眼自己知識未及才會生出的「雜訊」來進行討論。所謂「雜訊」說到底就是人的眼光,當人工的直線有偏差時,才會稱它為「雜訊」。但是我認為,像是象形文字及壁畫這種帶有留給未來意志的事物,可以說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
我從 Loftwork 「為未來打造原型」這番話獲得啟發,還買了過去送給未來的隕石。也蒐集街道的風景作成風景便當盒,或在凹凸明顯的細石上直接進行 UV 印刷等。然後在多種嘗試失敗中,製作出用雷射切割、像是在行星上寫上 Loftwork字樣的 LOGO。當中也包含隕石及其他的石頭材質等。
這次的 LOGO 製作讓我再次領略到,對我而言 Loftwork 就是個實驗的場域。
nogami katsuki 現代藝術家
新潟縣長岡市出身。蒙特婁康考迪亞大學 Topological Media Lab 客座藝術家。曾赴柏林藝術大學奧拉佛·艾里亞森研討會交換留學。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自學生時代起,便參與海外雙年展等展覽,作品曾於 17 個國家展出、上映。曾榮獲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文化廳媒體藝術祭、ifva 香港等許多獎項,並入選 Behind the Mac、Forbes U30、映像作家 100 人、芬蘭浴大使等殊榮。登上 VICE、WIRED、裝苑等媒體的作家特輯。曾花多年掃描記錄自己的皮膚,並持續印在自然物品上。公共藝術作品永久設置於大阪。
katsukinogami.co
負責監製
木下浩佑
山田 麗音
若木 Kurumi、赤山朝郎
關鍵詞:Loftwork is 「生靈」
這個世界上,有無數企業正在摸索與嘗試,試圖找出自身未被發掘的可能性。
Loftwork 就是一群「化身」成這些企業夥伴,提供支援與陪伴的人們。
就像隨時間、環境改變樣態,耿直卻舉止怡然愉悅的生靈。
我們刻畫出人或公司手中「固有宇宙」的隱藏價值,並將其解放。就像前往顧客的世界旅行一樣。
將單一視角無法看見的事物,帶入創作者,並從多個視角出發,與客戶共同去發現。
以盒子表現容納多種多樣事物的空間,並以雲朵表現作為生靈的 Loftwork 成員,盒子的側面畫上協助企劃的伙伴。
包含夥伴及畢業生,存在於世間的 Loftwork 。那股餘香會從日本漸漸飄散至亞洲。
若木 Kurumi 藝術家
將自己剃光的後腦勺畫上臉譜,並轉印在紙出的「顔拓」等,以不侷限於以往版畫表現的怪奇作品而出名。擴大詮釋版畫這項間接技法,主張借用名畫及他力製作的行為的本身亦是「版畫」。從木版畫到表演藝術,廣泛進行活動。2009 年獲得岡本太郎現代藝術獎。
赤山 朝郎 設計師
以「創作出能長相左右的設計」為創作理念,參與教育、企業、醫療等各種領域的製作。ㄧ年一度製作的賀年卡,讓人們無比期待。1984 年生於和歌山。於大阪成蹊大學鑽研設計,現在任職於設計公司 office T。
▼office T https://www.office-t-design.co.jp
▼作品集網站 https://asaoakayama.tumblr.com/
負責監製
石井誠
飯澤 絹子
小林覺(HERALBONY / Runbinii 美術館)藝術家
關鍵詞:Loftwork is 「找出前所未見價值的地方」
在那裡放上了紙飛機和土壤。
紙飛機運送著土壤,
在另一個地方,草和花長了出來,於是形成了一座城鎮。
蚯蚓和小石頭,
生物與非生物,
混合交融,成為我們所創造的「城鎮」。
這樣的故事怎麼樣呢?
為了創造「某種美好的東西」,
我們試著去除意義,純粹去創作。
總之,懷著無心的態度,請人寫下了「Loftwork」。
然後通過賦予情境意義的方式,呈現了我們的Logo。
小林覺 (HERALBONY / Runbinii 美術館)藝術家
Runbinii 美術館(岩手縣花卷市)在籍。
喜歡的音樂家是比利·喬、皇后樂團、井上陽水、SPITZ、THE BOOM,而且最愛散步。還在養護學校中等部就學時,小林就會將日記、作文所有的文字以特殊形式編排書寫。一開始學校老師還會苦心規勸能不能改一下,但最終轉換想法,認為這是富有魅力的造形表現。以此為契機,他以為許多人帶來歡喜的藝術形式,開始展翅高飛。
負責監製
小島 和人
宮本 明里
吉田勝信、稻葉鮎子
關鍵詞:Loftwork is“meant to make positive errors.”
我們構想的是能夠引發正向失誤,並將其以視覺形式固定下來的工作坊。透過它,任何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Creativity)都能被啟動,在結合各自的個性之後,圖形會自動生成。這個工作坊無法只靠一個人來完成,需要每個人都找出一件象徵團隊的「物」作為起點,一起編織故事,並透過類似「繪描歌」或「福笑」這類傳統遊戲的流程,彼此協力創造圖像。這是一場對你、對我,以及對非人類「他者」都開放的工作坊。
Creativity Within All.
𠮷田勝信 設計師
1987 年生於東京都。以山形縣為根據地,進行收集、設計、超特殊印刷。名字的「𠮷」是上土下口。
稻葉鮎子 隸屬𠮷勝制作所
企劃協助、負責管理。掌管𠮷勝的商品販售、小雲·百貨。生活主題是收集與料理。
負責監製
國廣信哉
浦野奈美
山下陽光、添田奈那、伴貞良
關鍵詞:Loftwork is 「快樂生活的人生片段」
我想將開會時去過的澀谷 Loftwork 及京都的 Loftwork 風景、文字融入作品。
我之前都是做超簡單的 LOGO,或是隨性製作送出,但跟 MOME & KYANRORU 兩人的超認真製作作業就讓我妥協!妥協了吧!充滿了繃緊神經的緊張感,完成的瞬間 3 人都覺得就是這個了!有此共識才能很順暢地做出來。相較於澀谷,我看了太多京都 Loftwork 的圖片,我想在京都散歩時,若看到 Loftwork,我會發出開心的叫聲。
山下陽光 重製品牌「半途而廢」
每次個人檔案內容都不同的「不是嗎(やんけ)」系列也堂堂來到第 3 次,這次承蒙 Loftwork 讓我製作 LOGO。平常我以「半途而廢」這個品牌名稱,製作低價低品質服裝來販售,並在網路、博物館商店等處販售。1977 年生於長崎縣。
來來去去第二次到東京,實在太開心,正盡情享樂中,現住在新宿的新大久保。凝視最尖端過去的團體新骨董成員。
添田奈那 設計師
伴貞良 攝影師
負責監製
松田繪里
服部木綿子
平田尚也
關鍵詞:Loftwork is 「『我』與泰勒」
以前跟熟識的作家曾聊到,作家有分帶著人設(面具)的作家,以及露出本性並以其為武器進行活動的兩種類型。雖然無法一概而論,但我卻奇妙地十分認同。 寺山修司的戲曲《再會了,電影》說到,每個人都是某人的代理人,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也說到這世界就是一個舞台,人都在不同時刻扮演各種角色。 也就是說,我認為人是一種在無意識中擁有許多帳號及化身,並同時進行相應角色扮演的生物。比如說,即便覺得自己是顯露內在地活著,但對自我而言,是不是也在扮演「自己」這個角色呢,我常抱持著這個疑問。 然後若是將這種看法跳躍到比較怪奇的方面,那麼說不定我們創造出的瘋狂建築物也是在扮演、代理著什麼。這會隨著其存在的空間,又或著觀看的視角而改變樣態。把這種樣態作為「他者」來領略時,就會有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
平田尚也 美術家 / 雕刻家
1991 年生於長野縣。2014 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形系。以空間、時間、物理性為主題,以從網路蒐集而來的現有 3D 模型、圖片為素材,並主要透過集合藝術(拼湊)的手法,發表建構於 pc 虛擬空間的假想雕刻作品。透過運用假象,體現存在於新秩序中的另一個現實,透過嘗試或許存在的其他世界版本,叩問現實事物間的關聯性,進而研究出雕刻史的現代解釋。
負責監製
原 亮介
室 諭志
Slogan (Yoshiko Tezuka, Sonoka Sagara)
關鍵詞:Loftwork is “the soil for __.”
為了讓植物健健康康地成長,需要水、陽光與風。
它們感受到這些條件,讓莖幹持續延展。
為了能擴增更多夥伴,根則向地底深處紮根。
枝葉在彼此互相關照的同時,也能巧妙地向外擴展。
就這樣成長起來的花草,因為生物替它們運送種子或花粉,而能使土壤更為豐饒。
我們將 Loftwork 的意象與這般自然界的風貌重疊在一起。
我們會盡早發現「看起來有趣的事情」,並往那個方向伸展枝葉。
在那裡享受與人相遇的樂趣,灌溉水與陽光,與大家一同培養。
同時在在地社區紮根,為未來播下新的種子。
經過時間的耕耘,就形成了像 Loftwork 這般豐饒的土壤。
在這次的藝術創作中,運用了 RISO 印刷(孔版印刷)來呈現兩個無法被切分的世界:
地面上以繽紛多元的專案與成員們、熱鬧的創作活動妝點;
地底下則延展著尚未見到的未來小宇宙。
至於在標誌(Logo)中,融入了 Loftwork 未來也將在上下方向不斷擴張的躍動感,以及對地面上嶄新邂逅的期待。
Loftwork 同時也是我們 Slogan 的根源。能夠在 Loftwork 創立 22 週年這個值得慶賀的時刻,透過這樣的專案與大家共同見證,我感到非常欣喜。
Slogan (Yoshiko Tezuka, Sonoka Sagara)
在東京認識的圖像設計師 Sonoka、Yoshiko、加上攝影師 Deby 3人組成的創意組合。雖然因為大家都太過自由,不常身處同一個都市,但心靈總是團結一起。以「We Create and Share」作為口號,熱衷於品牌管理、圖像設計、攝影等製作工作。2022 年初春,期盼以久的「Slogan Studio」預定在三軒茶屋的三茶 House 舊址開幕。
https://www.instagram.com/weareslogan
https://www.instagram.com/weareslogan/?hl=ja
負責監製
松本 亮平
金德濟
河野未彩
關鍵詞:Loftwork is “the polyhedron with full colors”
Loftwork,是一個從 Loft 空間開始的公司。
RGBs(※1)回顧 Loftwork 的組織歷史,將原本 LOGO 紮根的 3 個要素(Creator, Society, Company),化為創造源頭 Loft 空間的圖像,來製作全新 LOGO。
製作當初曾想過在 RGB 三原色重疊的地方,放上白色閃耀的 Creativity。不過,所謂 Creativity 就是有時從質疑原理、顛覆常識的信念及執著誕生出來的。因著這個想法,我們就透過將違反 3 原色、3 次元原理的物體放到作品中,藉此以不被常識(※2)拘泥的形狀,來表現孕育新世界的 Loftwork 樣貌。
與多采多姿的 Loftworker (※3) 一起,在世界各地擁有根據地,不身處同一個環境,這點也透過作品來表現。
※1「RGBs」是什麼?
由 R(茜)、G(綠)、B(Boys 小島、中圓尾)組成
※2 何謂「常識」?
沒有人知道。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有更多面向、更多色彩。色彩相互混合的結果,沒有人能預測。從另個角度看,就會像沒有人認識的形狀。
※3 何謂「Loftworker」?
既是製作 Loft 這個盒子的創作者,也是在 Loft 中放上色彩的藝術家。
河野未彩 視覺總監 / 圖像藝術家
多摩美術大學生產設計系,專攻產品設計畢業。深受洋溢音樂、美術的宇宙觀吸引,參與許多以圖像設計/影像/產品為媒介的作品 作品集。「GASBOOK 34 MIDORI KAWANO」由 Gas as Interface 發行。開發用影子妝點的照明「RGB_Light」,並於日美取得專利,實現商品化。
https://www.instagram.com/midori_kawano/
負責監製
中圓尾 岳大
坂木 茜音
小島 伊織
阿部航太、佐貫絢郁
關鍵詞:Loftwork is a group of DRAWer.
回顧 LW 迄今所做的各種事務時,腦海中浮現了「Derive」這個詞。雖然直譯是「衍生」,但其字源隱含著「從水源引流 → 流動出去」的意思。這不正是 LW 一直以來面向社會中每個人、挖掘其潛能的風格嗎?
透過開啟新的水脈,能夠擴大人所擁有的世界,而 LW 也持續將原本彼此孤立的多元世界串連在一起。最後形成的,便是一幅能讓所有參與者共同看到的龐大世界地圖。
▼阿部航太
如果佐貫先生的作品是將「多樣性」重疊描繪出的輪廓,那個當中的 LOGO 樣式就一定是「骨幹」了。為了確立「多樣性」,其「骨幹」便需要任何衝擊都不會斷裂的強韌度,也必須追求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都能游刃有餘的輕巧性。若能有具備它就沒問題的「骨幹」,那麼輪廓就能無限制地熱烈發展。
▼佐貫絢郁
我們在作品中寫了「Potential」一詞,以及中文相同意義的「潛力」一詞。阿部航太先生設計的 LOGO 後面的形狀是寫著 Loftwork 公司名稱的字體。透過與堤先生、台灣團隊的對話,以及與阿部先生共同製作,做出了在視覺上最有力道的樣式。在摸索過程中找到了「Potential 潛力」一字,也在這次的 LOGO & WORK 企劃中深切體會到此一關鍵字。
阿部航太 設計師/專攻文化人類學
生於 1986 年。2009 年倫敦藝術大學畢業後,進入廣村設計事務所。2018 年離開事務所後,便以「設計、文化人類學」為準則開始自由接案活動。2018 年 10 月至隔年 3 月,都待在巴西聖保羅,並在當地進行街頭文化的企劃。返國後,以東京為根據地,開設阿部航太事務所。2021 年於巴西街頭追蹤拍攝的紀錄片「街道是誰的?」在全國戲院公開上映。
佐貫絢郁 畫家
於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課程表現專攻繪畫領域,完成日本畫課程。以關西地區為根據地,進行作家活動並參與書籍裝幀畫等許多藝術品。將風景、肖像的固有元素去除,超脫特定觀點來創作圖像。作品以平面為主,有時也會製作立體作品。去年獲選 POLA 美術館振興財團的在外研習生,預計長時間停留泰國曼谷。
負責監製
堤 大樹
Tim Wong
KUMPEI NAKATAKE
關鍵詞:Loftwork is “■■■■■■■■”
知道這次的企劃後,我首先有機會前往澀谷的總公司參觀。本來是要了解 Loftwork 是怎樣一家公司,而前往拜訪,但參觀後卻對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麼,更摸不著頭緒了。把總公司放一邊,重新思考後,我發現想透過「把 Loftwork 這間公司分類、定義它為何」來了解它這個想法本身就已經不對了。公司內同時進行許多企劃,跨越業種及經歷等藩籬,交換著各式話題,我想將這份空間的混沌感表現出來。
實際製作做出的地毯等各種家具,是在基座的地毯上使用飛驒當地朋友幫我加工的木材,組裝形成尚未決定用法的家具組。近看會有一種怪奇的空間感,不過若從上方 10 公尺處俯瞰下來,就會第一次看到「Loftwork」的文字浮現。如果說上頭的各個家具代表了客戶、創作者、Loftwork 員工的話,那麼為了容納各位的器皿,即大型地毯便是 Loftwork 本體。因此,我們沒有採用輪廓的文字,而是用了基座的地毯形式,來做為我心中的 Loftwork 新 LOGO。
起初的發想、 LOGO、以及上頭的精細家具設計,現在想起來,全都非這個答案、這個形式不可。
KUMPEI NAKATAKE 株式會社毛毛 代表 / 設計師1995 年生於宮崎縣。2019 年多摩美術大學專攻產品設計畢業。 2021 年 10 月於東京開設能製作原創地毯的工作坊「tufting studio KEKE」。與以德島縣為根據地的「MIYOSHI RUG」共同合作,以活化日本地毯產業為目標進行活動。
在個人設計師方面,擅長圖像及產品設計,並以「舒服的違和感」為設計理念,目標做出為觀賞者、使用者的生活提出新觀點的作品。
負責監製
北尾 一真
岩倉 慧
關於「 LOGO & WORK 企劃」
企業的標誌,一定只能有一個嗎?
如果能從多個標誌中「選擇」的話,會怎麼樣呢?
「選擇」本身,是一種小小的自我表現,同時也是 Loftworker 釋放創造力的瞬間。當象徵企業的標誌,與個人選擇連結在一起,「標誌」與「公司」和「我」便相互重疊。為了促成這個契機,也為了打造一個「可以選擇」的環境,我們啟動了「ロゴとワーク」(Logo與Work)計畫。
我們一向與各領域的創作者一同面對沒有標準解答的專案。若沒有外部人士的協力,就無法抵達最終目標。「CREATIVITY within all」——正因為相信各種形式的創造力,以及那股力量,我們才從自下而上的方式展開標誌製作,並嘗試向外開放。
這裡集結的 10 款藝術創作,呈現了 10 種不同的 Loftwork「面貌」。透過多個標誌的層層累積、由 Loftworker 自行選擇、使用的過程,Loftwork 的企業識別也逐漸顯現。期待在這些標誌之中,你能夠遇見「你所選擇的」Loftwork。
這 10 件藝術創作,已在富士吉田市舉辦的 Loftwork 22 週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展出。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