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report

區塊鏈帶來的新民主主義
MIT Media Lab 研討會簡報 伊藤穰一 X 齊藤賢爾

麻省理工學院的先端技術研究所,與擔任其日本事務局的 Loftwork,舉辦了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企業會員研討會「MIT Future Session」。

本次第 14 屆的主題是「區塊鏈」。由來賓慶應義塾大學 SFC 研究所的上席所員齊藤賢爾先生,以及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所長伊藤穰一(Joi)先生登台分享。解釋何謂區塊鏈,以及提出該技術發展可能性的願景。此外,身為企業會員的 INNOLAB(電通國際情報服務 開放式創新研究所)製作人的鈴木純一先生,也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例。以下節錄自討論的內容,包含林千晶主持的整體座談會分。

作者=崎谷實穗
編輯=原口Satomi

Session1:「區塊鏈與賽博格(Cyborg)社會。」

齊藤 賢爾 慶應義塾大学 SFC 研究所上席所員

解決比特幣問題的區塊鏈

所謂區塊鏈,就是為了讓名為比特幣的「貨幣」流通,而發明的「技術」。比特幣的發明者 Satoshi Nakamoto,形容這項技術是「報紙的替代品」。報紙上的新聞,記載的都是這份報紙發行日期以前發生的事實。而透過種方式來進行佐證的功能,就是區塊鏈。

我認為所有的技術,都是用來解決特定的問題。而比特幣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確保自己的錢轉出給任一對象時,不會被阻攔?」。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利用P2P交易數位貨幣。但如果是數位加上利用P2P(*1)匯款,可能會產生重複消費等問題,所以促成了轉出貨幣後會像被刊登在「報紙」上那樣,留下大家都看得到的記錄的點子。如此一來便無法竄改,而這樣的報紙即為區塊鏈。」

(*1)特徵為對等的兩者通信的通信方式

 

區塊鏈是在「全球網路」固定「約定」的技術之一

說得更深入一點,區塊鏈就是「空中約定固定裝置」(*2)。也稱為「分散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雖然用語的定義還不夠明確,但就我個人的理解,區塊鏈是一種實現在「空中」固定「約定」的技術之一。

區塊鏈所謂「空中」代表的範圍,主要是指全球網路,其中有被稱為「The‧Blockchain」的比特幣,以及實際執行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的契約)的基礎系統「以太坊(Ethereum)」。另外還有「空中」屬於區域網路型的開源項目「超級帳本」。

(*2)為齊藤賢爾先生發明的專有名詞,詳情請參閱其著作《信用の新世紀: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後の未来》

 

金錢的權限也在終端成立,就像資訊 End-to-End 的流程

「有了這些『空中約定固定裝置』,無需中央銀行,位於終端的使用者(終端用戶)都擁有權限可以互相匯款。透過區域鏈,不只是資訊交流,甚至創造了連金錢都能端到端的可能性。為了實現這件事,就會需要以下四項一系列的機能──『確保正當性』、『存在的證明』、『協議唯一性』、『記述規則』。」

 

「這些實施後,可以做到哪些事呢?其中一個就是金融資產將變得不需透過仲介,終端用戶之間就能進行交易,也能記述業務規則。這在以太坊的平台上已經實現了。只是協議後的實時結算,無法在隱密的狀態下完成交易。雖然有人說共享經濟或IoT技術很適合區塊鏈,但我認為要實際運用在社會上,目前仍有困難。因為實時交易並不容易。」

這邊舉一個具體案例給大家參考,假設要用空中約定固定裝置來買賣土地。過去的土地買賣需要賣家和買家,以及不動產仲介及代書、銀行負責人一同處理,所有人一邊確認一邊完成合約。但如果運用程式,透過自動化合約來完成,會是什麼情況呢?

相關人士會只需要賣方和買方,也不需要同一時間在同個地點。將買賣合約固定到「空中」,將土地權利或款項預先委託給買賣合約。一旦合約執行,條件一齊全,土地的權利和款項就會同時轉移。透過終端的權限成立合約,不再需要不動產仲介、法務局、銀行。所謂的中央被自動化,讓網路空間和現實空間變得一致,這就是對區塊鏈未來的想像。

 

Session2:「區塊鏈的法律・市場・構造・社會」

伊藤 穰一 MIT 媒體實驗室主任

區塊鏈的短期效益被高估了

「在電腦領域有句俗語叫 Amara’s law。意思是我們常常高估一項技術的短期效益,全都一頭熱,但卻低估了它長期的影響。就區塊鏈來說,它現在正處於被『短期效益被高估』的狀態。」

「創用 CC 的創始者勞倫斯·雷席格曾說,重大改革發生時,Law(法律)、Markets(市場)、Architecture(技術結構)、Norms(社會)將會改變。數位貨幣也是同樣的道理。接下來就用網路來比喻,說明何謂區塊鏈吧。」

從法律、市場、構造、社會來看區塊鏈

「當時通訊在電話公司中,只是作為技術、法律方面由上至下的其中一個區塊管理。將通訊依照階層個別切割,就是網路成功的理由之一。網路最底層的傳輸曾為區域網路規格為乙太網路(Ethernet)。是鮑伯·梅特卡夫於 1974 年在 Xerox PARC 發明的。其上方是世界通訊協定標準的 TCP/IP 。和Ethernet是在同個時期被開發出來。然後網站和 PC 間傳送資料的通訊協定,則是在更上一層,即網站和 PC 間通訊資料加密的協定 SSL 。」

「這 4 種傳輸層,全都是開放的協定(任何製造商都能使用,架構公開的通訊協定)。並且分別誕生自 Xerox PARC、DARPA(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等非營利研究所。各家企業也爭相開發,但最後免費公開、沒有限制且簡單、任誰都能製作的選擇成了一般標準。傳輸層確立後,相關企業紛紛成立,引發了革命。我認為區塊鏈是在 SSL 之上的新傳輸層。其中我個人也覺得比特幣已經算是參考標準。原因在於現在最活耀的技術型社群,就是比特幣。」

「最後,就要提到和數位貨幣密不可分的數位合約(線上契約)。2016 年時,利用以太坊的貨幣購入獨家令牌(另類貨幣)組成創投基金,並按照數位合約進行投資的 The DAO 出現破綻。駭客發現 Bug,盜走了創投基金。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說不定能修正數位合約,防止這類事情發生,但就現況而言還是有危險性。

現在和數位貨幣相關的企業,就像 2000 年網路革命時期一樣,有非常多人投資。不過數位貨幣的傳輸層規約還不成熟,用網路來比喻的話,精密度就如同1989年還沒決定要用 TCP/ IP 和 Ethernet 的系統一樣。建議目前先用實驗階段的角度去看待會比較好。」

Session3:「食品溯源與區塊鏈。」

鈴木 淳一 電通國際情報服務 開放式創新研究所

讓農業的價值更穩定且公開

「許多消費者知道食品的產地、原料會被造假後,越來越不確定那些資訊是可信的,另一方面,生產者面臨難以靠農業提升收益的困境,也非常地困擾。這個現象對於有好幾項標準的有機農業而言,更是如此吧?於是我開始思考,是否能運用區塊鏈的特長消除消費者的疑慮,並解決生產者的困擾。『 IoVB (Internet of Value by Blockchain)』是一個適合 SNS 世代,希望能運用區塊鏈技術,讓社會系統價格基準更穩定且公開,並基於這個想法發展下去的研究專案。」

「團隊成員為宮崎縣綾町的農家們。綾町的有機蔬菜品質非常高,遠遠超過有機 JAS 的認證基準。然而過去缺乏能做出適當評價的認證規格,被當作一般的蔬菜販賣著。透過追溯生產資訊,我們試著去接觸了『就算售價較高,也希望能買到令人安心的高品質有機蔬菜』的消費者。」

藉由複數的區塊鏈,兼具速度、公證性

「負責愛沙尼亞共和國電子行政的 Guardtime(*3)、舉辦『 Hills Marche (*4)』的森大廈株式會社、大阪的區塊鏈初創企業 sivira 株式會社、負責讓生產履歷資訊能被看見的 NFC 標籤(*5)的 Aquabit Spirals 株式會社(*6),以及提供維持鮮度包裝的 Sumitomo Bakelite 株式會社一起聯手合作。

我們將綾町的蔬菜個別包裝,並在所有包裝的正中央加上了 NFC 標籤。從標籤可以前往各種蔬菜的 URL ,所有資料都是從區塊鏈讀取,從出貨時包裝的樣子,到收成、培育、及整地等能夠回顧該蔬菜的生產過程。

IoVB 中登錄生產管理情報的,就是由綾町營運、管理的私有區塊鏈。私有區塊鏈速度較快,但若管理者想竄改資料,是辦得到的。為此,我們結合了 Guard Time 公司的區塊鏈,打造更具公證性的體系。」

(*2) Guardtime https://guardtime.com/en
(*3) Hills Marche http://www.arkhills.com/hillsmarche/
(*4) Sivira https://sivira.co/index-ja.html
(*5) 近距離無線通信
(*6) Aquabit Spirals http://spirals.co.jp/ja/

「現在,各種蔬菜的生產履歷已公開給購買者,但並沒有包含流通、加工、包裝部分的資訊。我們目前正試著加入 IoT 技術,構築出能夠確認加工是否得宜的系統。未來也會嘗試運用在蔬菜以外的食品,實現範圍更廣的食品溯源平台。」

數位貨幣帶來的新民主主義

——Loftwork 林千晶  兩位認為區塊鏈有什麼樣的可能性,適合導入哪些領域呢?

齊藤賢爾(以下簡稱為齊藤) 《古騰堡星系》(グーテンベルクの銀河系)一書的內容,很能呼應現狀。那本書從印刷技術的發展促成著作權概念的誕生,讓論文變成可以複製的案例著手,提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孕育了現代產業社會的基礎概念。不過在一開始時,人們應該無法理解為何同樣的東西,需要製作 2 本以上吧。目前的區塊鏈也面臨同樣的狀況,還有很多可能性沒被看見。

伊藤穰一(以下簡稱為伊藤) 唯一能說的就是貨幣讓區塊鏈變得普及,並且正逐步改變我們的社會。若金錢交易變成 P2P,企業的經營狀況或證券的內容全都透明化,會變得如何呢?我身為財團的理事長,曾經手幾千億的資金,但卻不能指揮那筆錢的運用方式。我雖然不想讓製造槍的企業使用,卻不能排除那樣企業來運用資金。不過,要是能一間一間選擇,狀況又會如何呢?比方如果有個程式能讓年金只能運用在國民身上,社會也會有所改變吧。

——Loftwork 林千晶 原來如此。稅金也會變成擁有個人意志的捐獻,但真的會這麼順利嗎?

齊藤 再更進一步地說,我認為數位貨幣的普及,會顛覆現在的貨幣經濟。國家、貨幣、專門化三者的發展至今都互相對立。但未來三者的對立,可能會逐漸減弱。如果從數位貨幣的思維去想,公共事業也會慢慢產生變化吧?。如果要蓋一座橋,會先由當地人會討論是否真的有架那座橋的必要。若為必要,就會為了架橋這個目的發行貨幣,該貨幣若會隨著時間流逝,大家就會盡早把它花完。而那些錢在流動時,自然而然也就募集了架橋的費用。進展到這時,拔得頭籌承接這項公共事業的承包商也會收到負利率的專用款項,必須慎重地和當地居民討論是否真的需要那座橋,我們的世界說不定未來會變成那樣。

——Loftwork 林千晶 既存的經濟體系崩壞時,人們要如何獲得想要的東西,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伊藤 隨著貨幣經濟崩解,我想民主主義也會跟著結束。說到接下來的民主主義,應該也會和數位貨幣有關。金錢將反映出投票權或社會的價值觀,無法用金錢換算的東西可能會貨幣化。

比方說,Loftwork 給員工的薪水,將不會是日幣,而是數位的 Loftwork 股票。至於是否要收該股票,則由店家來判斷。若是在附近的商店買東西,店家基於對 Loftwork 的信賴或好感,可能就會願意收取,員工也會因此願意對自家公司所在的區域盡一己之力吧。這樣一來,在公司的經營以及該公司、員工的行為、道德觀上將會產生連鎖效應。

齊藤 如果有各式各樣的貨幣,我們可能會搞不清楚各種貨幣可以使用在哪些地方。或許會需要AI之類的代理機制介入,留下自己行動的生活紀錄(lifelog),幫忙我們做出決策。舉例來說,從這個人的行動履歷,可以得知他喜歡 Loftwork ,就會調整承優先使用 Loftwork 股票,用類似像這樣的方式運作。

——Loftwork 林千晶 使用的金錢若會依評價而變動,確實會提升貢獻意願,但評斷的方式感覺會是個問題。比方不在判斷基準上的「好事」或許就會被忽略?

伊藤 如果就線性的想法來思考,的確會如此,但我認為到時應該會產生多元的判斷軸。想使用 Loftwork 股票的人,只要去到 Loftwork 愛好者聚集的地方即可。有點像是部落(種族)的感覺,這樣應該就能確保多樣性。

齊藤 部落的形容非常貼切而生動。未來將逐漸崩壞的國家、貨幣、專門化,放在「農業社會」中確實很合理。萬一有天崩解時,我想由群體組成的「狩獵採集社會」會是一種選擇。

Loftwork 林千晶當金錢的架構改變時,就會關係到何謂民主主義,以及自己的定位、信用的定義等根本問題呢。

Related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