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不知道」很有意思
(甜甜圈正中間的洞――打造創造性工作的方式)
近況,以及我「不知道」的事
其實前陣子,我檢查出某種疾病,因而住院了三個星期左右。幸好沒什麼大礙,但要恢復到能如以往般熟練運用語言,似乎需要一段時間。
醫生說有不少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憂鬱傾向,我非常能夠理解。因為我自己也是,有時候會因為工作和生活沒辦法如我所願地進行而焦躁不已,對未來也充滿了不安。
不過同時也有另外一個自己存在,好奇著「我會從這個狀態,怎麼慢慢變化呢?」,極為客觀,又饒富興味地觀察著這個過程。
首次降臨到自己身上的經驗。從未體驗過的感受。未來會如何,我當然「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還說「這個情況好有趣呀」,肯定是哪裡有問題吧。
「不知道」是理所當然的
很多人對於「不知道」的事會充滿不安,感到壓力。在工作上也是如此,像是局勢的預測、未來的方向、應該全力以赴的課題。 Loftwork 的年輕職員也相同,如果顧客沒有提出明確的指示,就會面露些許懼色。
可是,如果那間公司已經把課題都釐清,甚至達到連該做什麼、該怎麼做都能清楚下指示的程度,估計也不會來找 Loftwork 幫忙吧。
既然接下來要展開的是創造性工作,「不知道」前提條件這種事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在挑戰的事物,並不是順著主題尋找正確答案的工作。
跟客戶一起踏上深入思索的旅途。為了在遠比假說更前面的階段中,找出我們應該「著眼」的部分。
站在「生活者」的視角來解析
面對眼前「不知道」的主題,該著眼在哪兒呢?這種時候,我們不會侷限在客戶所設想的使用者形象,而會回到更開闊的「生活者」的視角。
在著眼的這個階段,徹底地,從生活者的角度來觀察事物。
使用者並不是獨自一人活在這個社會上,也不會突然在一瞬間之內變成使用者。一個人在變成特定企業的使用者之前和以後,有他自己的人生脈絡不停延續著。此外,他周遭還有一起生活,彼此牽連的那些並非使用者的人們。
這些生活者,這些人們,他們所感受到的痛苦、難受、煩惱,是什麼呢?一個個抽絲剝繭找出來,第一步要先「知道」,才能展開思索。
找到著眼點之後,下一個階段的問題才會浮現出來。「作為一間公司,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本質藏在哪兒呢?一切都起於「不知道」。那條道路上,充滿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不知道」,果然是非常有意思。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