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風險高的方向前進,可以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在地面上看不見的景色,只要冒險登上參天高樹,過去完全不知道的世界就會擴展開來。人類原本就是帶著好奇心而活。好奇心成為使人進行冒險的動機,從古代到現在,讓人類的生活有所進化。
或許是被這樣的人類本能導引吧。也有帶著風險意識,一個人渡海冒險的員工。我們訪問了在設立時間尚短的Loftwork台灣,唯一一位以日本人身分參加,連結著日本和亞洲,過著每天都有新挑戰的生活的藤原悠子。(採訪者:Marketing Div. 山口 謙之介)

與當地企業合作的工作也在增加中,Loftwork台灣的現況。

—— 藤原小姐來到台灣剛好過了一年,現在您在Loftwork台灣進行哪些活動呢?

藤原 好久不見了!已經過了一年啊…。時間過得真快呢。現在Loftwork台灣共有七人,負責企劃的主要是創辦人Tim和三位總監。以專案的類型來說,與日本並沒有太多不同。我們既進行台灣企業的網站開發,也進行全球性企業針對國外的產品概念的開發。與台灣當地企業的合作也漸漸變多了。比方精釀啤酒以及百貨公司的品牌網站等等。

Creative Director of Loftwork Taiwan 藤原悠子

—— 藤原小姐在專案中扮演的角色為何?

藤原 我們的制度,是由台灣創辦人Tim擔任專案負責人,我則是在他之下獨自進行指揮。雖然在團隊內可以使用英文來溝通,但由於我不會說中文,因此無法直接與客戶交流。在這方面,其難處是必須規劃出能將客戶的想法順利彙整的企劃,以及團隊分工的同時推動專案進度。專案本身告一段落時,則要思考行銷策略,考慮如何培育團隊,如何提升工作品質。

意識到「不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 雖說在設立時間尚短的Loftwork台灣工作,應該是很需要勇氣的,但您原本就想在國外工作嗎?

藤原 嗯,好像是這樣的呢…。大約在進入Loftwork的一年半前,我在紐約留學。或許是因當時遇到的人,或是那時擔任編輯實習生的經驗,而將「冒險」這件事烙印在心裡了吧。會去紐約,是因為覺得生活風格很出眾特別,好酷喔…這種沒什麼道理的理由而去的,他們對於「不冒險的風險」的意識,與日本大有不同
日本還留有在同一家公司長時間工作比較好的觀念,但是紐約人認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只擁有一種技能,風險是很高的。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中,擁有能接受失敗的覺悟、願意面對風險的挑戰並進而成為專業人士的人就能獲得成功。與這樣的人相遇,被他們感化,想冒險挑戰=想到國外工作看看,我想應該是有這樣的聯繫。

2013年~2014年在紐約留學,得到許多刺激

—— 確實是這樣。我在Loftwork這間公司很久了,因此或許也會有著隱約的不安感。原來是您在紐約的經驗形塑了這樣的思想。

藤原 是的。
在日本的話,超過30歲應該很難轉換職業了,但是紐約客們則是勇敢的不斷變換頭銜。完全的顛覆了日本的工作方式常識這種東西。還有,我也強烈感受到「坦誠的舉止」也是很重要的技能。即使自己只是實習生的立場,資歷還很淺,但只要坦誠的與人溝通,就能得到回應,相反的,若是說話時沒什麼自信,對話則會很快的結束之類的。

—— 去到國外,就會有顛覆常識的體驗呢!有種顛覆越多成長越多的感覺。

藤原 要是這樣就好了呢。在這樣的層面上,現在在台灣,我的常識也被顛覆了呢。

—— 您在台灣是怎麼度過的呢?

藤原 4個月前開始,中午前在大學學中文。原本就喜歡學語言,所以很開心,但每天都很累人。接著中午就直接到公司上班。公司是共用工作空間,經常有三歲的小女孩會來玩耍,公司氣氛很好。我也試著用中文跟她說話來做練習。

置身於混沌與矛盾之中的妙趣。

—— 日本與台灣的Loftwork,在工作方式上有什麼不同呢?

藤原 工作的內容其實差不多,但執行的方式與團隊分工的方式卻大不相同。像日本的話,我們會有細密確實的分工吧,台灣的團隊則有種全員一起衝刺產出的感覺。曾與千晶姐(Loftwork負責人 林 千晶)說過,每天都好混亂啊⋯。而她給了我「對創造力來說,混亂是很重要的啊」,並推薦我閱讀川喜田二郎先生的《什麼是創造力(創造性とは何か)》(笑)。

—— 川喜多二郎先生是KJ法(親和圖法)的催生者,有很多Loftworker都受其影響呢。

藤原 我也有很多感到認同的地方。將自己置身於混沌與矛盾之中,透過實踐來著手解決問題。藉由這種方式而創造出的東西,之後再來回頭看,也不知為何總讓人覺得非常自然,就是要這樣的做法。
書上寫著這樣子的內容,我覺得「確實有過一樣的經驗!」。團隊資歷還不深,而且,或許由不會說中文的我來領導企劃,原本就是很矛盾的。但是,可以藉此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實踐,看看是否能夠超越語言隔閡,以團隊來進行工作,以及是否能夠提升產出成果的品質。雖然開頭是混沌的,但之後回顧起來,必定能感到認同吧。這樣子的挑戰或許正是在Loftwork台灣工作的趣味。

在台灣辦公室工作時的藤原

—— 讓人想到了以前的Loftwork呢。十幾年前,一邊進行企劃,一邊開發新客戶,總監還要邊構築出開發環境,有過很平常的進行著這些事的時代。

藤原 現在就是那樣的狀態呢。相反的,我想要請教,像這種草創期會有的工作優點,與現在的Loftwork的工作優點有什麼不同嗎?

—— 全體一起一面衝刺,一面產出成果,這樣的經驗不就是其優點嗎?工作時雖然很辛苦,但回過頭來看,非常能夠感覺到有所成長。還有,能和創辦者諏訪先生和林小姐一起近距離工作,現在想起來都還覺得很幸運。

藤原 原來如此。我的動機也是這樣呢。Loftwork台灣的創辦人Tim過去也在美國從事都市設計,像是要怎麼以語言來將設計內容傳遞給顧客等,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常常被說「Take your position!」,沒有明確立場的設計或提案,是沒有意義的。他私底下是個很沉穩的人,但講到專案的事就會讓人看見他很有邏輯且嚴格的一面。
因為如此,即使常常會有意見相左的情形,但也感覺是很好的經驗。

—— 確實,以前諏訪先生和千晶小姐也常常會就不同意見有所爭論呢。但是我想就是好好互相說出那些意見的狀況,才創造出了現在的公司。

藤原 可以想像他們兩人當時的情況呢~。

台灣擁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 果然也是會有想回日本的念頭嗎?

藤原 毎日思います!

—— 每天都在想!雖說明明就是覺得「不冒險不行!」而選擇了這條路。

藤原 雖然並不是很深刻,但偶然的就會想到日本的事情(笑)。正因為出門在外,更能看見日本的優點呢。
像是日本人的「內容產業的力量」真的很厲害呢。電影和漫畫等不用說,一般人甚至會以日常等級的一個小小單位,去追求要「更快樂」、「更有趣」、「活得更精采」。每天的料理、時尚、攝影、音樂、裝潢,還有那些在小眾的世界中以高品質傳達出世界觀的人們,而為了滿足他們的慾望,每個月都有各種領域的雜誌因而出版。在這被稱為柔軟,或說是體驗的時代當中,這種將內容發展到極致的力量,在亞洲應該也是很珍貴的。我想,身居台灣,更易於看見位處亞洲的日本的強項。

—— 現在台灣的經濟趨勢如何?

藤原 GDP上的表現還在緩緩地成長,現在是由以中國為生產據點的電子機械的OEM或製造業在支撐的狀態。也有很多IT類的新創公司。
但是,這類製造業的銷售額也有減少的傾向,而且台灣也和日本一樣,有少子高齡化的問題。我想,這之後應該會和日本一樣,進入不只是大企業,還要看新創公司及中小企業是否能夠提供新價值的轉換期。
在這個層面上,我認為Loftwork台灣能夠和開始摸索新價值的台灣企業一起跨越領域,促進開放式協同合作(Open collaboration)的發展。

—— 這看起來很有嘗試價值,而且又很有趣呢。藤原小姐感受到哪些台灣的魅力及可能性呢?
藤原 我覺得台灣有作為日本創作者要能活躍於國外的最初台階的可能性。日本的設計或創作的成熟度,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是非常高的。但是,因為日本成熟度高,要被認可就得花很多時間,必須要針對小眾來突破。我想,在台灣活動、累積經驗,再逆行輸入回日本,這樣的流程應該也可以吧。在石垣市和株式會社loftwork的企劃「USIO Design Projcet」中,以台灣為主要目標,由設計師將石垣島的名產物品重新做了設計。這些設計受台灣最有權威的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表揚,新人設計師獲得極富聲望的獎項,我們也感到非常高興。

—— 會感覺到有商業慣例上的不同嗎?

藤原 在溝通上很直白又快速呢。對於總監在與客戶的初次會議就能與之交換LINE帳號,我真是嚇了一跳。交流方式,比起企業對企業的所謂較制式化的往來方法,似乎是更依靠人對人的信賴關係而成立的。Loftwork台灣也有很多案件是由客戶再介紹別的客戶而來。

—— 如果是在日本,在商業上不太會有交換LINE帳號的行為呢。

藤原 就是說啊。但是,由於比較容易直率的接待顧客,在需要一起思考其價值性的案件上,常常感覺特別好處理呢。和日本比起來,可以感受到不被傳統或基準這類共通的規則束縛住的自由度和寬容度。

促進跨越國境及專門領域的合作。

—— 藤原小姐今後希望在Loftwork台灣能進行什麼樣的工作呢?

藤原 現在在力推的是「Creative Impact in Asia」這個由Loftwork主辦的企劃。以促進跨越國境及專門領域的合作的主題舉辦活動等。現在仍在摸索中,我們藉由舉辦日本或香港設計師主講的講座,以及藝術家的駐點創作,進行各種不同領域的嘗試。

—— 有和FabCafe Taipei一起合作嗎?

藤原 是的。FabCafe Taipei所在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台北市算是很多人會聚集的地方,是個很好的地點。這個地方作為日本創作者擴展海外活動的空間應該是最適合的。

有FabCafe Taipei入駐於此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藤原 台灣雖然是國外,但對日本人來說,挑戰的門檻較低。創作者的活躍範圍如能擴展到國外也很好,而若能藉此連結起與台灣企業的合作關係,也就有機會能連結到Loftwork的企劃。以我個人來說,能夠與跨越領域、積極進行創造的人們一起工作,也十分令人感到刺激與期待。

於FabCafe Taipei Creative Impact in Asia Vol.3的活動情形。

—— 看來還會繼續過著充滿挑戰的日子呢。最後,超越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工作樂趣是什麼呢?

藤原 要超越文化及語言來執行工作,在溝通上相當費力。然而這本身即是一種挑戰,挑戰者周圍的人也一定會為其加油。挑戰者越是努力去跨越那道牆,給予支援的人也就會增加,有天突然就會察覺「咦,成功了?」。我想以結果來說,想做的事將會變得更容易執行;而獨自一人沒辦法做到的事,也能藉此感受到與團隊一起工作的趣味。

Loftwork台灣正在募集一起工作的夥伴

Keywords

Next Contents

《AAA城市藝術生活誌 vol.8》正式出版:
以Cover Story探究地方的創意迭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