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PROJECT

如何以在地人的城市經驗為起點,
翻轉標籤式導向地方創生的舊例?
——新富町文化市場邁向永續經營模組的挑戰與實踐

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充滿歷史的繁華街廓「萬華」,擁有台灣年代悠久的廟宇集散地與傳統市場,同時也以旅遊勝地而聞名。非營利組織「忠泰基金會」在此進行地方創生活動。本次,忠泰基金會與Loftwork台灣合作,展開了一項旨在發掘萬華魅力並找到組織下期業務資源的專案項目。透過田野調查方式,解開15位在地生活者的故事,並設計以「五感體驗」為主題的遊程,與來自台灣、日本的創作者一同舉辦了企劃展與導覽活動。

執筆:堤 大樹/Loftwork台灣資深創意總監、
許 孟慈/Loftwork 創意總監
編輯:後閑 裕太朗/Loftwork.com 編集部
攝影:惑星空地映画、Howard Yu、Loftwork

Background

「地方創生」一詞已盛行近十年,在此期間,各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積極探勘地方特色產業,嘗試建立吸引外部人士造訪的機制,以提升在地活力。

儘管成功案例眾多,但還是有許多停留在表面模仿或曇花一現的例子。缺乏持久性的活動經營與串接,導致原先放眼於「以當地產業來打造獨特的地方生活方式」的目標與期待,到頭來依舊被一成不變的城市發展樣板所框限,這樣的現象在日本和台灣的各地區都相當普遍。

承襲上述對於街區活化運行模組的反思,忠泰集團致力於有別以往的「地方創生」。特點是「選定台北市內歷史悠久的繁華街廓萬華為舞台。」

面臨人口老化和產業衰退等許多地方課題的萬華,「身為台北年代悠久的廟宇集散地,同時也與鬧區西門町相鄰」,這樣的街區特色與「日本淺草」極其相似。而對於住在台北的人來說,幾乎人人都對萬華都抱持著某種強烈的「刻板印象」。

集團旗下的非營利組織「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JUT)所營運的「新富町文化市場」(以下簡稱U-mkt),在這獨特的地區已持續進行了長達九年的「地方研究」和「工作坊」等紮根活動,過程中與附近的市場攤商以及悠久歷史的青草老店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圖/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近年來,JUT也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基地上與西城Taipei West Town 創辦人李政道推出了「白天喝酒(昼飲み)」酒吧,成功地以老派休閒文化吸引了過去鮮少造訪萬華的年輕族群。然而,JUT在近9年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期待藉由本年度企劃的實踐過程,逐步釐清U-mkt 未來的組織願景,找出發展進程上迫切需要的「業務拓展」推動方法,以及「U-mkt下一步空間營運定位」的相關提示。

Outline

為迎擊這些挑戰,U-mkt自2022年起與Loftwork開啟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和展覽的合作,活用市場內的展示空間,並在過程中將心力投注於「發掘那些尚未受到關注,卻有潛力搖身一變成為U-mkt 未來營運資源的在地人事物。」

U-mkt 2022年度展《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與U-mkt 2023年度展《城市結所:交織萬華記憶的體驗設計》主視覺。

2022年及2023年,兩年的共同目標都是以「研究和展示」的過程來「發掘U-mkt未來事業的種籽」。因此,作為起手式的2022年,以《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為主題,召集了台灣及日本共9組深具潛力的創作者,採用「創作者駐村」的形式在市場內駐留、實地調查並接力現地創作,透過「產品制作」手法探索傳統市場所蘊藏的資源與未來潛力。

作為合作的第二年,2023年的目標是跳脫人們對萬華的刻板印象,並從中尋找新的城市體驗和價值。因此在「與創作者進行想法交流和推動創意落地」之前,進行了田野調查,為的是好好地補足「第一年度僅透過創作者駐村無法深入了解——關於萬華這個地區的生活型態」,透過實地研究採集而來的高濃度地方素材,作為創意發想的養分。

遊程「SMELL TOUR」開發過程與實施內容
製作:混ぜるな危険/Yusuke Yamada

Process

本專案分為四個階段,包括針對15名生活者進行的田野調查(第1階段),與創作者一同進行新體驗創意發想的工作坊(第2階段),以這些素材和理念為基礎製作和舉辦展覽(第3階段),以及實施作為模組的遊程體驗(第4階段)。

以下,將介紹每個階段的目標和執行內容。

2023年《城市結所:交織萬華記憶的體驗設計》專案範圍與流程設計。圖/Loftwork

第1階段:透過田野調查消融刻板印象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通過「第一手採集的生活者故事」「漸進式消融專案成員被所持有的知識和經驗所框限的——萬華刻板印象」

在實地研究中,專案成員關注了15位萬華的生活者,了解他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他們是如何與當地人互動、如何營生。在這個階段,我們邀請了日本的研究員川地真史,展開為期兩週的「研究方法設計和實踐」。透過活用研究員所設計的訪談運行模板,Loftwork 和 U-mkt 的成員得以掌握研究的關鍵方法與引導居民進行深入對話。

最後,我們從15位生活者的訪談中精煉出2到3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記憶,並重新整理成共計16則萬華在地故事,作為「第2階段的創意發想和第3階段的展覽」的素材所用。

2023年計畫的前期田調過程,日本的研究員川地真史正在採訪在地生活者〈萬華世界下午酒場〉主理人李政道。
2023年計畫的前期田調所採訪的15名在地生活者。

15位在地生活者(依照筆劃排列)

  1. 王柏諺|老濟安 Healing Herbar 第3代經營者
  2. 李政道|萬華世界下午酒場 店主
  3. 李清耀、陳筱筠|萬華居民李氏夫婦
  4. 林珊宇|一肥仔麵店 第4代經營者
  5. 林珮羽|艋舺龍山文創B2 經營者
  6. 張智豪|協興蛋業 第3代經營者
  7. 陳世平|金好吃純正花枝羹 第3代經營者
  8. 陳 誠|保險業務員
  9. 辜凱玲|涼粉伯 第3代經營者
  10. 黃 蓉|Smells of Taipei 創辦人・第5代萬華居民
  11. 楊昆翰|思沐咖啡 店主
  12. 劉盈孜|編輯・社區活動家
  13. 鄭靖騰|艋舺大豐魚丸店 第3代經營者
  14. 蔡佩玲|暇瑕寫字工作室 設計師
  15. 魏子鈞|南萬華居民・社區活動家

第2階段:從創作者的觀點出發,探索全新體驗的工作坊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根據研究中獲得的生活故事,將其轉化為萬華的新體驗和價值」

梳理16則萬華在地故事,在為期兩天的創意發想工作坊期間,作為靈感來源遞交給日本和台灣的4組創作者(以及 U-mkt 的成員),共同探討如何在這個城市中創造出有別於以往的新體驗。在工作坊尾聲,五個小組各別提出了2個創意想法,設計了總計10個別出心裁的萬華體驗之旅,每個遊程也都充分展現了各組創作者的特色。

接續,我們從中選擇了3個創意想法,在展示期間實際進行了落地測試,作為萬華的新型態遊程體驗的實踐。

與創作者一同進行審查

工作坊參與創作者

  1. for Cities(日本)
    在東京・京都・阿姆斯特丹皆設有活動據點,以都市體驗為主的設計工作室 
  2. 蔡瑋德 Nick Tsai(台灣)
    聲音藝術家、產品設計師
  3. 台北是隻長頸鹿・Taipei is a giraffe(哥倫比亞/台湾)
    以「有趣的問題」為起點,支援找出都市中新視點的設計團隊
  4. 混ぜるな危険(日本)
    透過香氣設計芳略提升認知世界的解析度,顛覆過往被視覺主導的資訊汲取慣性的創意團隊

第三階段:透過創意的力量,將生活者的故事呈現為可感受的展覽

此階段的目標是「揭示專案的過程」,並將「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獲得的故事和想法轉化為可體驗的形式」

展示分為三個展區進行設計和實施。在第一展區作為與參觀民眾的入口接點,展示了今年展覽的亮點,即15位居民的肖像照;在第二展區,展示了精選的16則故事和微縮景觀模型;在第三展區,透過可體驗的實體物件展示與設計流程的說明,介紹了由創作者所設計出的的遊程體驗內容。另外,整體空間的構成,試圖透過入口貫穿到展場深處的導線設計,再現今年計畫的流程與架構,更讓參觀民眾能自然地感受到他們在這個城市中如何獲得新體驗的可能性。

  • 第一展區作為與參觀民眾的入口接點,展示了今年展覽的亮點,即15位居民的肖像照。
  • 第二展區,展示了精選的16則故事和微縮景觀模型。
  • 第三展區,透過可體驗的實體物件展示與設計流程的說明,介紹了由創作者所設計出的的遊程體驗內容。

第一展區作為與參觀民眾的入口接點,展示了今年展覽的亮點,即15位居民的肖像照。

第二展區,展示了精選的16則故事和微縮景觀模型。

第二展區,展示了精選的16則故事和微縮景觀模型。

第二展區,展示了精選的16則故事和微縮景觀模型。

第三展區,透過可體驗的實體物件展示與設計流程的說明,介紹了由創作者所設計出的的遊程體驗內容。

第三展區,透過可體驗的實體物件展示與設計流程的說明,介紹了由創作者所設計出的的遊程體驗內容。

此外,展場也活用計畫過程中的各階段產出,轉化成各種玩心滿溢的觀展體驗。例如:提供可翻閱的15名萬華居民的生活史故事卡、設置與生活者在地記憶情節相關的現成物展示與一躍而出螢幕的AR體驗、以及介紹創意發想工作坊中所激發出的10則創意種籽的小手冊。

城市解鎖AR:萬華故事尋寶體驗。

15名萬華居民的生活史故事卡。

介紹創意發想工作坊中所激發出的10則創意種籽的小手冊。

第四階段:實施以感官體驗為主題的萬華遊程模組

此階段的目標是「跳脫展期的限制,提供體驗真實萬華的機會」

在1.5個月並不算長的展程限制下,以「增加展覽期間的宣傳與號召力」,並「跳脫展期的限制,提供體驗真實萬華的機會」為旨,實施了由創意發想所設計深化而成的3組遊程體驗。今年所初步落地的遊程以「不依賴知識框架,通過身體感官重新認識城市」為核心,貫穿以「味覺、嗅覺和聽覺」三組城市結所系列遊程:

遊程內容

  1. 《一期一會食堂》/ 陳昱廷、Vivi Wu、Carlos Gonzalez
    以相遇與偶遇為軸心,穿插食材(傳統市場的購物經驗)、食譜(食物的組合)和餐桌(共享食物的人)三大實施主題,進行果醬製作與啤酒及咖啡品嚐。
  2. 《SMELL TOUR 記憶與香氣》/混ぜるな危険
    透過城市香氣漫遊導覽走聞萬華街廓,並與三位研究訪談的受訪居民為靈感,親手調製以萬華為主題的室內香氛。
  3. 《SOUND SPOT 耳際所及之處》/蔡瑋德、邱融
    透過城市聲音漫遊導覽聽聞萬華街廓,並進行深度聆聽的練習與萬華的聲景錄製探索。

以食、邂逅為主題的《一期一會食堂》

《一期一會食堂》為日本都市設計團隊for Cities所開發的遊程概念。經在地深化後,穿插食材(傳統市場的購物經驗)、食譜(食物的組合)和餐桌(共享食物的人)三大實施主題。

《SMELL TOUR 記憶與香氣》中所拜訪的萬華生活者之一,家族經營地方廟務的設計師蔡佩玲。

《SMELL TOUR 記憶與香氣》遊程中拜訪三位研究訪談的受訪居民,並以他們為靈感製作香氣。

《SOUND SPOT 耳際所及之處》由蔡瑋德、邱融透過城市聲音漫遊導覽聽聞萬華街廓,並進行深度聆聽的練習。

《SOUND SPOT 耳際所及之處》遊程中,由聲音藝術家蔡瑋德帶領參與者進行萬華聲景錄製與探索。

Challenge

本專案藉由以下三大亮點,超越地區既有形象,擺脫陳腐老舊的想法,傳達人們生活中尚未被發現的魅力和價值並從中發現U-mkt事業種籽。

1. 以實際落地為核心,從田野調查到產出貫穿實行

為了確保未來場館的持續運營,本專案必須充分活用現有設施資源,以展覽的設計和實踐為核心。然而,U-mkt面臨的問題和期望實現的目標不能僅在展覽中解決。因此,我們以展覽為核心,從田野調查到產出的整個過程都設計為能夠直接呈現在展覽中,以最大程度滿足場館的期望。

透過活用研究員所設計的訪談運行模板,團隊成員得以掌握研究的關鍵方法與引導居民進行深入對話。

2. 透過收集小規模的真實故事,打破知識框架和既定印象

萬華是台灣非常著名的地方,從過去以來被媒體多次報導,然而,要從這些既定的「特色」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為了打破基於特定知識的偏見,我們在田野調查中專注於「個人在這座城市生活的故事以及他們與城市的連結點」,重新編排這些個人小故事,以改變對萬華的看法。

今年度田調研究受訪的在地生活者於展覽開幕式時,在自己的肖像照前合影留念。

3. 開發可以成為「收入來源」的產品與服務種籽

本次專案設計了新的體驗,期待可以成為新的「收入來源」。

考慮到那些以城市導覽為業的導遊和介紹萬華歷史的觀光服務已存在,這種體驗須以「不仰賴知識,以五感進行體驗」的形式進行設計。這種體驗提供一種機會,去重新理解那些過去覺得理所當然、經常被忽視的城市本身,同時也作為toC(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交易)的營運模式,更是教育機會的實踐。此外,我們還計劃未來,由JUT經營的百貨商場可以實際販售在每次導覽中開發的產品,如:「果醬」、「室內香氛」和「音源」等的「以萬華為來源的產品」。

計劃未來展開每次遊程中開發的「以萬華為來源的產品」。

Outcome

1.不僅僅是「做完就完事」,實現具有再現性和持續性的在地研究

忠泰藝術建築文化基金會已在當地紮根九年,累積下來的關係經營為本計畫提供支持。考慮到經營權的轉換,除了關注文化體驗內容的素材採集,U-mkt 也在思考組織在當地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本計畫在2023年展覽前進行了田野調查,針對中萬華地區的居民(包括產業從業者和居民)進行了研究,並使用新開發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以「具有可實踐再現性」為前提設計,將研究數據作為新富町文化市場邁向永續經營模組的經驗累積,成為組織中長期的資產與自我回溯與審視基礎,而非短期目標的達成手段。

透過本次計畫的實踐,我們也深刻發現透過研究獲得的資料僅僅是「素材」,而非「答案」。透過與在地人、創作者等內部外部的利益關係人進行討論和對話尋找意義和方向,然後才能真正地初步「發現」。在未來,也期望通過持續的研究和與創作者的合作,將在地養分轉化為得以向外傳遞、具當地魅力的可體驗型產品。

2.以「生活者物語」為中心,凝聚和擾動當地社群

這次展覽最吸引人之處在於與當地的合作共創與擾動。不同於以往聚焦在在地名人或歷史人物來「代表萬華」,今年的計畫將焦點鎖定在在地生活者身上,讓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展場的素材,更是「建構萬華城市輪廓」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田野訪談、展覽籌備和遊程深化等各個企劃實施階段,我們都得到了當地人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他們常常以親友團之姿現身鼓勵團隊。

特別是15位受訪的當地居民成為核心,串連、凝聚和回流,共同參與這個計畫,是今年度專案推行最大的特色。

3. 以嗅覺・聽覺・味覺為切口,提供跳脫視覺主導的城市體驗

長久以來,萬華的導覽以視覺觀光為主,旅行的記憶在透過照片留存。然而,在前期的田野調查中,我們收集到15位當地居民的故事,不僅止於「萬華有什麼好吃好玩」或者是「觀光書上的打卡名勝風景」,更注重了由「五感經驗所交織成的城市記憶」的探索。

這些城市記憶重新編織成體驗設計,參與者提到的「利用不同感官進行體驗」,使他們本能地透過體感扭轉了埋藏在腦海中過去對萬華的「既定印象」,也提出了「希望未來能透過不同切面再多認識這個地方」等正向回饋。

我們可以說,這種以在地人的身體「經驗」為起點的「體驗」設計,方式不同於傳統標籤式・模板式的「地方創生」手法,成功地牽引人與城市的情感連結並餘韻綿延,成功地實踐了在地經營的理念。

Member

堤 大樹

堤 大樹

株式會社loftwork
資深總監

許 孟慈

株式會社loftwork
創意總監

Profile

Tim Wong

Loftwork Taiwan
FabCafe Taipei / Loftwork Taiwan 共同創辦人

Profile

葉博允

Loftwork Taiwan
Fab 總監

Profile

Next Contents

站在虛擬與實境之間,解開城市中的 “Hidden Layer”
|Newview 2022 專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