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林 千晶 2019.06.14

#02 便利貼與民主主義
(甜甜圈正中間的洞―打造創造性工作的方式)

便利貼並不是在裝模作樣喔

在五彩繽紛的便條紙前,你來我往地討論著—— 在Loftwork的官網上,往往一不小心就會擺滿了這種照片。「只是故作厲害的樣子吧?」

「以為只要用便利貼,就能想出好點子嗎?」我簡直都要聽到有人這樣吐槽了。

不過,我想要大聲地說:「便利貼,真的非常重要。」

使用便利貼會遭人誤解為只是在耍帥,我認為是因為沒有人談論其正確的使用方式和其中思路的緣故。因此,我想要針對 Loftwork 愛不釋手的便利貼(也稱為 Post-it)及黑筆(也稱為簽字筆)來說明一下。

民主對話的真正樣貌

首先請你先想像一下,一群人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進行討論的場面。

地位高、嗓門大的人,一開口就講個沒完沒了,討論變成平行線,難以有所交集。或者是許多參與討論的人就算心裡不能認同、浮現疑問,也沒辦法提出異議……。

大家肯定都有遇過這種場面吧。要集結眾人的智慧,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

這時大顯身手的就是「便利貼」跟「黑筆」了。這兩樣物品是能夠實踐民主的有效工具,成效之出色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運用便利貼及黑筆的討論。重點極為簡單。

    • 便利貼和筆的種類要一樣,讓人分不出來是誰寫的,這點很重要。筆的粗細要挑過,貼上去之後要能看得清楚。
    • 寫出個人的想法。然後,再配合目的自由改變黏貼的位置。(至於群組化、結構化、圖解化的流程,日後會再詳細說明)知性的人多半傾向於抽象化表達,所以要提醒大家「用讓人彷彿能聞到泥土香氣般的表現方式(註1)」

註1:林千晶女士在這裡的意思是"用具體易懂,讓人宛如身歷其境的表現方式"。

在堅守這兩個要點的前提下,進行討論。如果便利貼集中在某一個地方,跟預想的結果不同,每個人的大腦就會開始思考「該如何解讀才好呢?」,嘗試使用新的回路來解釋。這時才有機會出現「重新框架(Reframe) 」。

「重新框架」――獲得新視角

在創造性發想上,「重新框架(獲得新的視角)」至關重要。那是一種不安於慣常思考模式,一邊摸索一邊連結、搭建出新回路,促使通電的行為。

一般來說,人的大腦會無意識地遵從慣性,傾向用「慣常的講法」推導出「慣常的結論」。因此如果只是尋常地討論,也只會想出無趣的點子。這絕不是代表進行討論的那些人很無趣,只是因為沒辦法激盪出新的觀點、新的發現和新的語彙,所以說「無趣」。

舉例來說,女性踏出家門工作這件事,為什麼不分對象都統一稱為「女性活躍」呢?而明明地域課題跟執行項目有千百種,卻全都用「地方創生」這幾個字來一以蔽之,這又是為什麼呢?

雖然不能說這樣不對,但在貼上這個標籤的瞬間,原本應該關注、討論,或者是面對的細緻差異,就會遭到忽略了。這是一種會扼殺創造性的陋習。

每年15萬張便利貼創造出的成果

而人的性格,原本就有千百種。每個人的堅持、喜悅、人際關係、興趣都各自不同。為了讓這些差異能如實展現出來,而使用便利貼來提出想法的話,情況會是如何呢?

寫在便利貼上頭的文字,滿載著書寫人自身的情感和觀察。如果擱置不理,或許只是種雜音,但如果將這些聲音匯整起來,就能在參與討論的眾人中,激發出新的語彙及觀點。

話語權變得平等,上下關係、對於彼此的好惡都不再有影響,全副心神只放在便利貼上的訊息,成了認真想要解讀出其中涵義的一場決鬥。便利貼及黑筆,就是創造出這個醍醐味的源頭。

我們在調查後發現,在Loftwork一年總共要用掉15萬張便利貼。那一張張紙片上乘載著微小的觀察,如同河川流動般漸漸匯聚,運送著豐富又重要的訊息,支撐著屬於我們的民主主義。

Keywords

Next Contents

跨界創作的現在進行式|
Fabcafe 在 2023 曼谷設計週的 「Melting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