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海外據點!
Loftwork 日本共同創辦人諏訪 × 台灣代表Tim特別對談
2015年2月,Loftwork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據點 ─「Loftwork Taiwan」。台灣不僅離日本很近,台灣人也都感覺很友善,最重要的是印象中食物很美味。基於以上原因,在2013年5月時FabCafe Taipei開始營運。
但是
「為什麼要把Loftwork設立在台灣呢?」
「台灣和Loftwork能一起在亞洲成就哪些事業呢?」
「和FabCafe Taipei又有什麼關聯呢?」
為了釐清這些問題,向大家獻上Loftwork代表董事社長諏訪光洋和Loftwork Taiwan兼FabCafe Taipei負責人Tim Wong的採訪。
Loftwork Taiwan負責人Tim是何方神聖?
Tim 我出生於香港,到12歲前都在香港長大,之後在美國待了17年。專攻建築及都市設計,就讀哈佛大學進修都市設計的同時,也學習了都市政策和不動產金融。之後來到舊金山,在曾經手倫敦奧運和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專案的公司EDAW工作了7年半後,為了創業回到亞洲。
當時在香港設立工作室,類似Loftwork或FabCafe一事,因為在當地不容易尋覓創作者,以及昂貴的租金等問題,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在考慮香港以外的亞洲都市時,台北和新加坡都是候補,最後選擇了對中小企業來說環境良好的台灣。
2011年7月,在我移居台灣一年後,來到了東京,第一次遇見FabCafe。我立刻打電話給知道FabCafe的友人,希望能和FabCafe的老闆見上一面。這就是我當初最一開始決定將FabCafe推向全球的第一步。
過程中簡報都還沒有結束時,Chiaki(Co-Founder of Loftwork 林千晶)就對我說:「就這麼做吧!」。
台灣是開啟亞洲市場大門的第一步。
Tim 如果說到在台灣做生意有哪些特徵,第一個就是工作與生活之間平衡良好。整個城市比起東京,時間的流動更為緩慢,此外挑戰新事物的人也非常多。再來就是97%的商業行為由媒體和中小企業組成,其中很多中小企業和個人都以當地為中心發展。
就另一方面來說,朝更進一步的遠大目標前進和拓展很困難,大家都還在不斷的嚐試。如果能成立一個團隊來促成比當地創作者還大的市場,那個規模是會非常大的。
雖然在東京工作時間長、非常辛苦,但經常發生各種事件進而接收到很多刺激。反觀台灣並不像東京那樣充滿刺激,但我想要是能將東京的文化、獨特性或像舊金山那樣大城市的刺激帶來台灣的話,一定會很棒。儘管這將是一個挑戰,卻具有實現的可能性。當然,好吃的小籠包也是台灣的魅力(笑)。
諏訪 台灣和日本相當親近,且和日本有著豐富的交流。不論歷史或商業上台灣和中國也有很大的關聯。此外,台灣本身的能力和魅力,也絕對值得日本發展更密切的關係。最常來日本旅遊的觀光客就是台灣人,其次是韓國、第三名是中國。然而日本80%的留學生是中國人,我希望能增加更多從台灣來學習或工作的人。台灣比日本印象中有更多引領世界的企業,針對國家的創造力來說這點值得重視。從日本的角度來看,台灣的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的魅力,以及透過人跟人之間交流誕生的創造力,未來還會更加強大。
Tim 談到Loftwork Taiwan,不單單關注台灣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據點設立在台灣,但目標是更廣大的區域範圍。因為台灣和東京、香港、上海的距離近又方便。
諏訪 對,Loftwork Taiwan所扮演的角色,是作為邁進中國或新加坡等中華地區,甚至是通往全亞洲的大門。像是在香港舉辦的FabCafe期間限定的快閃概念店活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讓日本企業在亞洲更加活躍。今年1月位於泰國的FabCafe曼谷開幕,也正積極開始合作。
在成立Loftwork Taiwan前...
Tim FabCafe在BtoC商業模式中,已經是聚集人潮的平台了。下一階段是BtoB,也就是增加作為商業平台的價值。FabCafe有其邊緣值(Fringe value)。所謂邊緣值,就是指來到這裡的我們雖然能創造出各種可能性,但不會所有的可能性只靠FabCafe就能實現。
像東京目前推出FabCafe與創意機構的組合,就能產生更大的可能性。所以FabCafe Taipei最初的構想,就是把FabCafe當作連結企業創意需求的平台。我來到東京,告訴Mitsu(諏訪)我的計畫,他聽完後告訴我說:「那不然在台灣成立Loftwork吧?」。我們一起寫出許多點子,五分鐘左右就變演變成「太棒了!」、「就這麼辦!」(笑)。
諏訪 當我聽到他說的那些話的瞬間,立刻覺得「實在太完美了!」Tim非常詳細的提出了對社群的想像,以及要如何成立社群的推演。連社群在社會中有什麼樣的價值、帶來的經濟效益等也都提到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初遇到Tim的時後,他帶來的簡報投影片。投影片上面有著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兩期的封面,但完全沒有看到FabCafe,然而他卻完全理解FabCafe的本質。我想是因為在見面之前,我們對於FabCafe所產生的社群和願景就有共鳴了。面對這樣的Tim說出來「Loftwork台灣」,除了回覆「拜託你了」之外應該沒有別的答案了不是嗎(笑)?
Tim 就時間上來說非常的匆促。討論完後就立刻著手統整。我想也是多虧了過去的經驗才能這樣,我曾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且在亞洲四處執行都市設計專案。也正因為如此,我認為未來的都市設計不是一個大企業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而已。如果能以由下而上(bottom up)的做法,讓設計師、小型企業、當地的居民都能參與,產生更大的可能性,就是所謂的在地化設計。像Roooots計劃或USIO Design Project一樣,讓活用最新技術的創作者們,以傳統價值觀為方向來進行。飛驒市的計劃也是像這樣子呢。
這個我覺得在中國也有很大發展的可能性。近十年中國蓋了很多建築,變得越來越現代化。未來慢慢穩定後,各地區本身的價值就會被注意到。
到目前為止,中國都是靠著喜來登或君悅等外資品牌提高價值,而中國以及該地區本身擁有什麼,才正開始思考這些在地化的價值。所謂在地化設計,特別是中國,應該說不只中國,亞洲全部都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而創造新的價值和品牌這件事,Loftwork在石垣島的USIO專案和Rooots計劃可以說搶得了先機。
在Loftwork Taiwan能做到的事有哪些?
Tim 基本上有兩個功能。
一個是將「日本所培植的服務範圍擴大」。比方說,在Loftwork的客戶中有很多想要進軍亞洲的公司。在台灣有據點,代表對香港或新加坡進行市場調查時能有很大幫助。比起進出中國的風險來得低的同時,還能成為接觸中國和亞洲的管道。並將日本正在執行的創意方案擴散到全亞洲。
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挑戰新專案、提供新價值觀」。如同USIO Design Project和飛驒計劃一樣,集合形形色色的專業人士,一起「共同創作」完成專案,也是Loftwork一路以來做的事。和創作者一同,把加上新元素而誕生出的新價值能量擴散到全亞洲。
雖然台灣也有很多公司在內部推行創新,但有限的結果會變得只有一種方向性。YouFab(FabCafe主辦的數位製造領域設計比賽)也證實了,Loftwork已經擁有2萬2000位遍及全球的創作者網路與社群,創造出的東西也非常多元。
諏訪 就像是Loftwork東京 – 京都據點那樣,例如和深圳合作等等,讓亞洲成為一個團結的隊伍。過去只有東京一人的隊伍,面對全球的挑戰是不容易的。透過在複數的城市有據點,將地方與地方連結,媲美聯合國般的專案隊伍指日可待。
Tim 說的沒錯。舉例來說,Loftwork對於經手的專案,也會積極地建議顧客思考往亞洲發展的機會和適當的在地化。
因為日本和亞洲的消費模式並不相同。當只有日本才買得到的商品推廣到亞洲市場時,適當的在地化和需求調查很重要。例如透過FabCafe舉辦活動或田野調查,來發想新提案或進行恰當的溝通。要讓日本以外的亞洲企業也能有所創新,需要利用開放設計(Open design)、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等社群一同摸索思考的方式。我認為Loftwork可以提供亞洲企業獨特的價值。
諏訪 中國的市場相當巨大,至今也仍在成長當中。印尼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也都在成長中。而台灣就位於這個大型的經濟區中心。日本企業的新商品多數都先以服務日本製作市場為主。但這樣最後都會變得最適合日本特有的「作法」。我希望能創造一個地方,以台灣為中心,讓最適化完成的同時能符合全亞洲的需求。
Tim 讓東京和台北成為一個團隊來合作的想法,之後在上海或香港也可以複製,但為了要讓專案能更加擴大,必須有像FabCafe這樣的地方和Loftwork兩者兼備才能起到更大的化學反應。FabCafe負責擔任該地區的據點,loftwork則作為代理機構在世界各地執行專案。我相信「兩者兼備」就能變得更強大。想到可以和充滿活力的團隊一起工作,我就覺得非常興奮。
諏訪 我在1月時為了FabCafe曼谷開幕去了一趟泰國,發現日本的製造業和台灣、中國一樣,比起過去更積極地往亞洲各國進軍。但不論泰國還是台灣,創作者們才正準備開始孕育出各自國家真正的價值。儘管在全球以提供統一品質速食和服務的世界級企業仍相當活躍,地區和文化成為催生這世界重要價值的關鍵字比重也逐漸提升。
未來希望能看到泰國的創作者、台北的設計師和日本企業的合作,目前FabCafe巴塞隆納也已經開始和當地無印良品的合作。
到底Loftwork Taiwan將會如何連結亞洲多元文化、創造力、創作者、歷史和企業呢?我想台灣應該會變成像亞洲的肚臍一樣,要是Loftwork Taiwan到時能成功扮演如此有趣的角色就太好了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