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東京澀谷作為MTRL據點開始活動的「BioClub」,是將生物科技的技術與知識向外擴展,和專家們一同思考的組織。「我想擴展與人類密不可分了解自身技術「生技」的趣味性」作為經營者的石塚千晃如此說道。這次,我們請教她關於 BioClub 活動以及在 Loftwork 進行這些活動的意義。

撰文=和田真文
編輯=原口さとみ

將生物科技知識向外擴展

—— 首先,請告訴我們BioClub與石塚女士您在其中擔任的角色是什麼。

BioClub 是對生技有興趣的人大家組成的組織。我們會舉辦研討會或邀請嘉賓舉辦規模稍大的活動,每週舉辦一次任何人都能參加的「Open Meeting」。我雖然參與經營,但除了思考經營方針,我還對活動聚集了哪些參加者,他們又在追求些什麼呢非常感興趣。另外,我將在使用生技製作作品時學到的知識與人分享,在分享中認識的人也與 BioClub 的企劃有關聯。於是將在那裡獲得的構想運用在作品製作中……像這樣一直循環。

—— 「Open Meeting」有什麼樣的人來參加呢?

除了作為創始人的BCL的Georg Tremmel,與身為活動營運與寫作的我之外,最初的參與者中有許多藝術家。以及雖然沒有生物和科學的知識,但是未來希望將來利用這些知識和觀點來創作的人。然而,最近,也有學生和一些家庭主婦、建築師、與農業相關或對食物感興趣的人來參加。

—— 在化學或生物學沒有專業研究背景的人,要是接受指導的話也能學會組織培養嗎?

是否擁有概念與經驗並非必要,知識才是。觀察現象、加深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在BioClub會配合參加者的興趣一步一步地進行教學,因此參加者可以順利地在享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 BioClub才有的獨特之處是什麼呢?

如果說創造實驗手法深入研究未知物才是生技研究所扮演的角色的話,那麼我想這間實驗室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不把這個概念當成第一優先。

成為能親身體會生技與自身關聯的存在

—— 我聽說目前國內外在大學或專業機構以外的地方正興起設立像是BioClub這樣的實驗室。

[ BioLab內部一景。因具有設計與開放感的空間、以及製作出能促進安全性與正確理解的企劃,榮獲2017年度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我認為對BioClub這樣的開放式實驗室的需求正在上升。當然,遵守生物倫理學和安全管理對每個實驗室都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專門單位積累了知識和最先進的設備,因此可以進行高水準的實驗。然而,我們也想尋求業餘愛好者的獨特想法,國內專家也想知道在專業機構之外是否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在日本民間像BioClub和YCAM生物實驗室仍然很少,但在海外,擁有科學專業知識的人們致力於創建公民可以參與並建立公司化組織的實驗室運動正在進行中。由於安全等問題,要培養從新的角度參與生技(Bio)相關的事物,其實相當困難。

—— 在與專家的交談中,您是在何種情況下察覺有BioClub的需求呢?

有一種名為「「根瘤菌」」的細菌微生物,可以讓植物不用農藥就生氣勃勃。我曾聽說有企業長期研究這種菌類,但他們光是做研究就忙不過來了,很難去思考要怎麼將根瘤菌商品化並把它賣出去。
因此我想,在這種時候像我這種立場的人,或許可以成為專家與一般人中間的媒介。好比說,要是將「根瘤菌」的作用比喻成優格的話是不是就會覺得很親切呢?像這樣透過稍加翻譯,便能讓不曾做過生技研究的人,也能感受到生技與自己有切身關聯。

—— 雖然聽到生技,腦海裡浮現出處理基因操作的基因藝術等嚇人的畫面,不過在聽了這段話之後,也會比較容易把生技當成自己的事吧。

[讓多頭絨泡黏菌這種細菌增生來產生文字的生物藝術。約有40位上班族在下班後參加,據說他們從這一天開始約一星期的時間享受了追蹤觀察的樂趣]

當你想消除Bio與一般大眾之間的隔閡時,有一些不同的方法。我認為思辨藝術(Speculative Art)是一種可以藉由令人感到震撼而跳脫隔閡的“策略”。

我認為,個人希望通過自己的感官和經歷找到與生物的聯繫。就像你將另一個生物(=微生物)放入你的身體,它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例如,如果你溫暖你的胃並且該生物變得開朗,它也可能影響日常時尚。我認為如果它能以這種方式與生物接觸,它將變得更有趣。

沒有與生物科技無關的人

—— Loftwork是Creative Agency,並不是專門做生物研究的企業吧。您是如何與「生技」產生關連呢?

並非只有研究人員才與生技有關聯。將「生技」大略分類的話,可分成醫療、製藥以及農業(飲食)三種。不管是那一種,都與我們的生命有直接關聯對吧。沒有任何人是與之毫無關聯的。所以我想不管你是總監還是創作者,跟職業無關,只要關心生技並深入了解就有意義。

—— 有沒有Loftwork特有和生技產生關連的方式呢?

Loftwork推動專案的方式,我覺得蠻像生物的。因為它並不是聽從領導者指示的中央集權型,而是從零開始跟客戶互動後才誕生出專案,它的推動方式很有生命力。

—— 推動專案的方式很有生命力,這怎麼說呢?

BioClub成員正在實驗的植物培養樣品

我聽說過當專案進展不順利時該如何糾正軌跡。如果你可以將它與人體進行比較,那麼大腦不會向整體發出命令,而是在皮膚中,細胞聚集並傳遞信息,並且各自進行該執行的動作。

例如,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紫外線,但如果我們從「絕對不能讓它癌變」的角度來考慮醫療方式,那可能會產生一生都待在避難所,令人感到痛苦的這種極端方式。然而,事實上,細胞會一陣一陣的,擁有與紫外線對抗,及自我修復的能力。就像是這樣,在進行專案時,它可以靈活地調動並在現場進行補足。這是非常生物而有機的。

—— 而且學習生物學知識,好像也能活用組織的溝通對吧。

沒錯就是這樣。生物不會停留在同樣的狀態永遠不變唷。
一旦這樣思考,就可以從固定概念中解放,就算碰壁了,也會想再焦急也沒用呀。我不會一直悶悶不樂地想著「為什麼那個人要說這種話?」,變成可以接受許多人事物了(笑)。

為了了解面對自己的技術

—— 也就是說您得出了「有跟人類知識在不同次元中運作的東西」的結論,是吧?

是的。我覺得生物技術是要了解自己的技術。人類技術總是趕不上自然現象。我們還沒辦法好好地做出一顆細胞。

—— 的確是這樣呢,目前還沒有創造出完整生命的技術吧?

在生技的最前線,並存著「該怎麼控制現有系統並運用到產業中」的討論以及「從物質中像人類一樣創造出生命」這種無窮的欲望。製作原始細胞的研討會也是如此吧。使化學物質像細胞一樣地動的設計。在混合了界面活性劑的水溶液中,從原先的非物質,自然地移動分裂,就像是做出了擁有生命的東西。看到漂動的情形真的會嚇到震撼到。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獲利那樣容易明白,單純只是靠著一股求知慾就形成了唷。又不是要讓機器人動那種程度,這到底是藝術呢?還是要分類成什麼?這種討論我逐漸覺得怎樣都無所謂了。比起那個,跟大家看到這個之後一起討論「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可以更快聽到有趣的想法,單純地感到開心。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邂逅,我才會做BioClub。

—— 您今後想在 BioClub 裡做些什麼呢?

透過研討會,要是能跟計畫「使用發酵食品來學習生技相關知識」專案的Lifepatch等組織,以及亞洲的藝術家團體們一起進行活動那就太好了對吧。BioClub目前成為對生技感興趣的海外藝術家聚集的地方,未來也預計規劃藝術家駐村。隨著增加擁有生命倫理及法律知識等專業知識的經營方工作人員,我想跟早稻田大學的岩崎秀雄研究室や、YCAM的生技實驗室等等一同分享彼此的特性與知識、資訊,讓組織的活動更加活潑豐富。
生技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唷。心跳的快慢、生理期來等和我們自己的身體相關。無論如何學習生技知識絕不會吃虧。
跟健康還是執著保健的人這類的話題不同,可藉由得到生物學知識到冷靜把握事實的技巧,獲得好好跟自己的身體相處的價值。若能增加可以分享這種想法的人的話,我會很開心。不管怎麼說,要是透過這個活動使「生技」更平易近人,人們可以把它當成文化逐漸吸收的話就太好了。

實驗室入口處放的 BioClub 參加者的實驗工具。就像社團活動一般。

Keywords

Next Contents

FabCafe Taipei 2023年6月於台北・西門重新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