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場域關係的未知冒險
忠泰副董李彥良 × Loftwork 共同創辦人諏訪 對談
忠泰集團即將跨入零售業領域,與 Loftwork 共同開啟「非典型的零售商場」的可能性。此篇對談將公開忠泰副董李彥良與 Loftwork 共同創辦人諏訪由日本、台灣不同的觀點,對於經營文化場域的理念與期望帶給社會體現的價值。
座落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第一排的數位製造咖啡廳 FabCafe Taipei,今天迎來了兩位貴賓,分別是忠泰集團李彥良副董事長,以及 Loftwork 的代表取締役社長諏訪光洋先生。
談到李彥良副董初識 Loftwork 的契機,是多年前曾在餐會中經由當時日本森美術館的南條館長特別介紹並推薦他關注想法新穎、創意十足的 Loftwork 團隊。後來陸續有機會互動,輾轉積累至今日能夠實際合作一個專案。多年來副董一直對 Loftwork 團隊感到好奇,希望能透過這場對談揭開其創意泉源!
忠泰與 Loftwork 攜手展開一場未知的冒險之旅
李:忠泰正在計畫於台北籌備商場,因此提出與 Loftwork 合作的機會,一同思考下個世代商場的新可能性。忠泰期待企業能發展完整提供生活各面向的服務,從建設營造帶到室內設計,接著是家具、生活用品,乃至咖啡廳、餐廳、花店等。而商場具備擴大範疇的可能,不僅是有形的物品,更加上無形的服務,甚至是生活的體驗。
Loftwork 能為忠泰帶來什麼?這是未知的一場冒險。如果已經知道答案,根本也不需要開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探索到底可以走哪個方向?能走到多遠?Loftwrok 對於探究新事物,思索傳統與新創、過去與未來,有一套很嫻熟的運作機制,可以激發出各種潛力,我期待 Loftwork 能引領我們進行挑戰。
諏訪:世界上已有非常多的購物商場,大家心中早已形成了一個既定的印象。然而現在東京、紐約有很多高價品牌如 Chanel、LV,會利用開設小型藝廊,定期舉辦藝文活動,來帶出品牌本身的轉化,這次也希望在商場上運用這種思考概念。
首重心態,合作對象皆以「夥伴」相待
李:企業本身都希望透過創新或與不同屬性企業的合作,發想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像是在城中藝術街區,有很多小工作室進駐後,也陸續與忠泰產生合作。不論所有合作,看得都是心態,你可以請一個建築師來,當作廠商看待,但也可以將他視為一個合作的對象。而忠泰基本上比較希望用「夥伴」的態度,與所有合作對象相處。
不動產與藝術、設計結合的關係美學
諏訪:忠泰是一家極為有意思的企業,無論在日本或國內外,都沒有看過有企業將藝術、設計跟不動產結合在一起來創造出文化跟價值的案例。這種營造居住空間的想法,在世界上是相當有前瞻性的。
李:建造房子首重品質,而品質穩定之後,再來就是美學上的追求。房子跟購屋者的生活息息相關,購屋者肯定會期待房子有特色、賞心悅目。因此無論是建築設計到庭園景觀,我們都致力於展現優質的設計、創意及藝術,這就是美學的投入。而除了美學的表達,忠泰更想討論如何去促成藝術設計思維,因此成立基金會,透過研究的方式,更擴大為平台經營的方式,廣納各種對於空間、建築甚至城市的想法。傳統社區用高牆圍起,切斷人們跟周遭環境的聯繫。但忠泰有「沒有牆」的建案,透過譬如認養近鄰公園等的方式,建立與環境的連結。忠泰以設計探討「關係」,人及自己、家人、環境的關係,可能關乎生活,或者關乎產業,有些屬於物質,有些則是精神上的,不單是文化藝術,而是在談一種關係美學。
實體經驗會結束,但成長卻不曾停止
李:對忠泰來說,空間活化、古蹟再利用的案子,有著循序漸進的過程。起初於低度管理的城中藝術街區,再到園區式管理的中山創意基地 URS21,而後才開始策辦大型展覽。成績的堆疊,造就日後美術館的經營。除了實際操作的經驗,過程中也累積人脈,協助未來專案順利推動。因此,雖然城中藝術街區及新富町文化市場皆為有期限的暫時性任務,且實體會有結束的一天,但忠泰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曾停止。
現在,新富町文化市場面臨與周遭鄰里的關係,又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要花時間建立市場攤商的信任,讓攤商從懷疑,到漸漸願意加入計畫合作。這是忠泰第一次真正與在地居民攜手合作,而行動與忠泰的初衷相符:與大家的生活在一起。
建立正確的社群影響力,透過創造價值解決問題
諏訪:關於環境空間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點,我們在日本飛驒市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案子。飛驒市是一個很小的城鎮,一天經過的電車,少到只等於東京涉谷站一分鐘內駛過的電車數目,而當地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林業衰退。
我們決定把切入點放在「建築師」。建築師希望在建築中運用更多木材,是世界目前的趨勢,因此我們的團隊邀請許多年輕建築師前往飛驒市,並設立了 FabCafe Hida,擺進 3D 印表機、雷射切割機,還有針對木工運作的機械器材,以建造一個學習木材知識的社群。
第一年,大約有一百位建築師來到飛驒市,他們學習相關知識,並開始嘗試在設計中運用木材,而購買者也自然地因應而生,年間成功銷售了七千萬日圓的木材,過程相當順利,目前也已經轉虧為盈。換句話說,在建立當地與建築師之間的社群之後,原本林業所面臨的問題,就出現了解決的曙光。這也是 Loftwork 擅長的:建立正確的社群樣貌,來激發解決問題的發想。
李:忠泰基金會與 Loftwork 最大的根本不同在於,Loftwork 透過商業模式運營,但是基金會在這方面的運轉尚未成熟。忠泰有經驗豐富的行政人員及創意人才,卻沒有辦法靠產出取得收入。團隊在很多事情上要求很高的規格,卻無法從成本及收益的角度來檢視,如何從中找到平衡,是內部正在討論的議題之一。
讓老街再生,經營從夢想化為行動的長期平台
諏訪:像是新富町文化市場,商店街類型的老街再生,也是一個在日本很被重視的問題。關鍵點在:如何讓在地出生長大的年輕人口,回流且創造新的事業。許多年輕人希望返回家鄉貢獻己力,但皆以獨立的個體為單位,缺乏場所匯聚他們的力量。
因此 Loftwork 以舉辦工作坊作為開端,製造找到志同道合同伴的機會,並提供一個類似 KOIL 的第三空間讓年輕人們長期聚在一起,腦力激盪如何去成立一家店面。如果沒有這種場所,日本年輕人可能會選擇去居酒屋喝酒聊天,開心一晚後,隔天又將所有想法全拋諸腦後。
李:新富町文化市場當初在挑選進駐團隊時,希望團隊內容及方向必須與萬華、市場、老街區及建築概念相關。除了小辦公室進駐,也邀請或甄選不同團隊來這裡辦展覽。漸漸地,一些年輕團隊對新富町或萬華區更加熟悉,破除過往對這一帶的既定印象,發現這裡不但租金便宜,交通也很方便,因此開始有很多團隊搬遷辦公室進駐。而各種團隊注入後,自然串連更多機會。
萬華原本就有一些團隊各自單打獨鬥,而新富町場域即成為大家注目的「平台」,連結不同人群。而忠泰團隊也積極接觸此社群,要真正認識並了解對方,才能找到恰當的合作以及協助方式。與以往經營其他產業比較不同,這是真正深入到在地的。
正因為位於「非普世價值中的繁華商區」,反而孕育出獨特社群能量
諏訪:Loftwork 也有過幾次在大都會中實踐舊城區再生的經驗。Loftwork 是如何起步的呢?1999 年,我們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創立公司。當時治安非常差,但在地的開發者相當有趣,希望讓藝術家與設計師集中進駐,大約有 100 至 150 位創作者聚集之後,幾乎每個禮拜都舉辦時裝秀,以一股很強大的能量創造出獨特的文化來吸引人潮。文化誕生後,則產生價值,而價值提升後,創作者們卻被趕出,同一個區域,開始興建起許多高級公寓。而這段經歷也啟發 Loftwork 思考:要建立何種樣貌的社群,才能夠創造出價值。
Loftwork 於京都挑選的辦公室位置,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且不太有人經過,以前還是許多黑道的聚集地。選定地點時許多人前來勸阻,但是結果卻非常順利。只要具備好的活動,便能克服距離的障礙,吸引群眾。飛驒或京都的案例,地點條件皆不佳,但一些貌似條件不利的地區,通常也有富有一種性格鮮明的特質,而正因為不是繁華商區,才更容易創造獨特的社群。
Loftwork 的 FabCafe Tokyo 位於涉谷,一處賓館林立的區域,並非一般人選擇開咖啡廳的位置,條件遠遠不及華山 FabCafe Taipei,然而換個角度想適合發展商業的規格,反而是不利於建構創意社群的。譬如,若在市中心成立 Co-Working Space,可能會有高中生前來念書,於是相對「奇怪」的地點反而間接的產生某種篩選機制。
地方創生的新價值必須包覆原有文化
諏訪:地方創生是安倍在 2014 年提出的政策,台灣現在也有許多類似需求。但如果想將日本方法移植台灣,從打造品牌跟行銷的角度來看,很難成功。每個地區的原居住者都會有其需求,而若新的價值無法包覆原有文化或與之重疊,是行不通的。以剛剛提到的新富町來說,若是玩遊戲的人聚集進駐卻無法依附於市場文化之下,便無法因此而產生新的價值。每個地區皆相同,需要思考在地人的需求是?強項是?如何去招集希望挑戰新事物的群眾?這或許是慢慢細細思考之後,才有辦法得到的答案。
日本人與台灣人的性格相近,思考事情的方式差異也不大。然而兩地氣候、文化等等不同,所聚集的群眾及創造的價值自然也有相異。重點在於適才提到的,能否建構一個能找出某種獨特價值的社群。
善用適切的媒介傳遞訊息
諏訪:訊息傳遞至關重要,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媒體、媒介,讓大家知道 Loftwork 正在想什麼?正在做什麼?
Loftwork 基本以網路為媒介來發布文字訊息,偶爾才紙本輸出。網路的優勢是快速、廣泛。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需要的社群也不同,在此情況下,則需借助網路的力量在短時間內找到特定社群。譬如 FabCafe,不僅是一個社群,更是一個資訊傳播的媒介。
忠泰身為以建築為主的企業體,是以百年為單位、非常長期的載體,透過紙本雜誌來紀錄是很恰當的方式。
一個有價值的想法,其力量遠超乎我們想像
兩個小時的對談,一眨眼就過去了。從中可以發現諏訪先生的核心概念著重於理解當地固有文化,在此基礎上建立社群以創造新價值,其與忠泰目前努力的方向不謀而合。
場域與人皆為原始存在的資源,而重要的則是如何透過深入了解、連結,引爆其中蘊藏的潛力,挑戰原本難以想像成效的可能。由此可見,一個有價值的想法,其力量遠超乎我們想像。感謝今天的兩位貴賓,不吝分享最真實的經驗和見解。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