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跟死去,究竟意味著什麼?
與日本攝影師幡野廣志一起設計「死亡」
由 Loftwork 策劃的「設計研究營隊」
本次成安造形大學綜合領域特別課程名稱是「Design DEATH」,所要探討的主旨就是「透過死亡來深思活著」。由 Loftwork Kyoto 創意總監國廣信哉擔任講師,於課堂上分享設計研究的思考方式及手法。他藉由總計四堂的課程,讓學生根據實際執行設計研究後所獲的成果,製作出一個短篇「故事」並加以發表。同時,由身為「攝影師、前狩獵家及血癌患者」的幡野廣志老師擔任客座講師,跟學生們展開對話及討論。
文字編輯 杉本恭子
課程主旨是透過死亡來深思活著,創作一篇故事
這次邀請 Loftwork 開設這門特別課程的成安造形大學綜合領域,一向致力於透過讓學生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課程,來培養他們在設計思考及企畫提案上的能力。有許多學生在畢業後的目標是成為策展人或製作人,因此校方設計了用專案模式進行的課程,期許學生能藉著研究及訪談,抽絲剝繭找出當地區域面臨的問題,並運用設計能力加以解決。但在這些課程的執行過程中,遇上了一個問題:學生難以從全面的視角來俯視大局,思考框架沒辦法跳脫依賴身邊容易取得資訊的習性。
因此,校方邀請擅長運用設計研究及設計思考解決各種問題的 Loftwork ,來開設這門特別課程。
特別課程的主旨是「透過死亡來深思活著」。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百分之百無可避免的未來。對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容易讓他們產生切身之感的主題。而且,正因為死亡是個就連稍加談論,都經常受人避諱的主題,因此更是完美切合了這次設計研究的目標,促使學生去質疑那些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理所當然的觀念」,尋找出人們潛在的需求及感受。
在課程中,將會請大家抱持懷疑的態度,重新檢視跟死亡有關的各種「理所當然」,擬定問題,再透過田野調查及訪談找出方向,憑藉著自身對於「死亡與活著」的詮釋及感受,製作出一個短篇故事,來傳達多元化時代的生存方式,並進行作品發表。
所謂設計研究,即是懷疑那些「理所當然」
在第一堂課中,國廣老師介紹了設計研究的歷史跟日前最新的動向。所謂設計研究,就是藉由不斷反覆地研究及實踐,找出新的價值,打破那些積非成是的「理所當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態度非常重要,對於面臨的問題及主題,絕對不能囫圇吞棗。如果想要理解問題的本質,就必須進行「趨勢抓取(Trendscraping)」,逐步整理從桌上研究中獲得的成果,還要做文獻調查,收集相關書籍仔細研讀,並且執行訪談調查等步驟。
國廣老師表示:「有時候,在重新檢視那些『理所當然』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新發現,會從根本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如果只是做些表面上的粗淺調查,沒辦法催生出嶄新的價值。透過設計研究接觸到新的思考模式,讓自己隨之進化,這才是最重要的。」
幡野老師幫大家建立起面對「死亡」這個主題的心態
在「Design DEATH」的課程中,雖然會圍繞著「死亡與活著」進行趨勢抓取、文獻調查及訪談,但學生都還很年輕,需要創造一個契機,讓他們對「死亡與活著」這個主題,產生切身的感受。因此我們邀請了幡野廣志攝影師來擔任客座講師。幡野老師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這種血液相關癌症,甚至遭醫生宣判只剩下三年壽命,而他選擇將這個事實公諸於眾,不避諱地持續談論著。
他身為一名狩獵家,親歷過無數生死瞬間,自從得病後,便經常去聆聽癌症患者及家屬說話。幡野老師經常置身於現場,凝視著事物的發生與轉變,他的態度,是在設計研究上也通用的。幡野老師在隨時意識著死亡逼近的情況下,活過每一個瞬間,他將自身的真實經驗分享給學生。
在狩獵中習得「死亡的意義」,得病後才明瞭「活著的意義」
幡野老師從29歲開始,一直到被宣告罹癌的五年間,狩獵都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說自己之所以會開始狩獵,是因為對於「活著跟死去,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幡野老師說:「我渴望透過狩獵進入活著與死去的輪迴之中。在這五年的狩獵生活中,我得到一個結論,『所有的死,都會連結到其他動物的生』。不過生病以後我才發覺,『活著,就等同於追求幸福吧。』人呀,都是為了變得幸福而活著的喔。」
幡野老師說他三歲的兒子「在自己身邊只會擺喜愛的東西」,還表示「小孩子的生活方式非常幸福。我認為那就是成人所應追求的幸福模樣」。
他說:「我就算被醫生宣告只剩下幾年壽命,卻還能保持在淡然的心情,只覺得『也只能聽天由命囉』,正是因為我在身體健康時,一直以來做了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持續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死亡逼近時也不會有悔恨。討厭的事,絕對不可以勉強自己去做。」
幡野老師特別強調,如果想要不停做喜愛的事活下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
幡野老師說:「『死亡是什麼?』,『活著是什麼?』思索這些問題會讓人感到很困難,然而一旦開啟其中奧妙之後,又會發現並非如此。裡頭蘊藏著許多大家所需的事物,所以我希望人們可以不要逃避,認真地思考這件事。我希望大家從『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始思索。」
「死亡」這個現象中,包含了「終結」及「開始」。而「生病」這個負面的經歷,讓我獲得了看透「幸福」本質的契機。在幡野老師的分享中,原本一直遭人認定是負面語彙的「死亡」跟「疾病」,竟然轉變為蘊含積極面向的事物。
「你們還有時間」
在分享結束後,現場開放學生提問,以問答方式進行討論。面對形形色色的疑問,幡野老師毫不遲疑地一一回答,但最讓他顯露出熱切情緒的,還是跟兒子有關的話題。
譬如,「跟兒子在最後這段時間內的溝通」這個問題,老師表示「我不希望自己的死,會成為兒子人生中的絆腳石,所以我要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死去,這點至關重要。現在陪兒子一起做他喜愛的事情,也是我的幸福」。
而幡野老師挑選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體貼(優しい)是什麼呢?」。
老師回答:「我兒子的名字正是『優』。如果希望小孩成為一個體貼的人,爸媽就必須先以身作則,盡力去創造出一個他能夠活得比較容易的世界。我認為體貼會逐步改變這個社會。『幸福是什麼?』,『體貼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能主動思索這些問題,前方肯定是順遂美好的人生在等著你。而你們,都還有時間。」
幡野老師面對「死亡」及「活著」,心懷一種篤定,因此他說出口的每句話語,都深深撼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內心。而他不受恐懼束縛,直視「死亡」的精神,似乎也替學生建立起面對「死」與「生」的勇氣。
用「故事」表現另類的世界觀
以幡野老師跟學生的討論揭開序幕的這門課程,期間橫跨一個月,總共有四堂課。主題訂為「死亡與活著」,在過程中進行設計研究,再根據所獲成果來思考「如果過去發生的事往另一個方向改變,那現在的世界是不是就轉成了另一番模樣呢?」,探索世界的另一個存在可能。
幡野老師在第一堂課向學生再三強調,「活著,就是努力過得幸福」。學生們將這句話銘記在心,在課程裡面臨的挑戰是,透過「故事」來傳達跟死亡有關的全新幸福形態。他們描繪出的那些溫暖又溫柔的訊息,會在校園與 FabCafe Kyoto 中巡迴展出,請各位務必前去觀賞。
專案企劃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