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造形大学 PROJECT

設計研究課程特別企劃・以死亡為題,描繪世界的另一種存在可能

成安造形大學綜合領域,透過讓學生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授課方式,培養他們在設計思考及企畫提案上的能力。這次,由 Loftwork 應用設計研究手法規劃並與日本攝影師幡野廣志擔任客座講師的特別課程。

Outline

透過「死亡」這個主題,學習設計研究的手法

成安造形大學綜合領域特別課程名稱是「 Design DEATH 」。學生們要在過程中,運用設計研究的手法,一步步揭露這個社會上圍繞在死亡周邊的各種「理所當然的觀念」,並以過程中獲得的洞見為依據,製作且展出簡短的故事成品。死亡,雖然是與所有生物皆密切相關的主題,卻經常成為人們眼中的禁忌。我們希望能藉由直視「死亡」,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將積極正面的訊息傳達出去。

Outputs

描繪出另一種世界可能性的 5 本繪本

課程利用8月暑假期間,上課四次,時數總計為 22 小時。主要流程為透過以死亡為主題的研究獲得洞見,再依據這個洞見揭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樣貌,將想法用文字實際描寫出來,並製作繪本。

Day1 (8/3):形成一種面對「死亡」的態度
Day2 (8/8):提出問題並準備訪問
Day3 (8/24):現場研究,並將搜集來的資料整合後提出見解
Day4 (8/25):利用見解創造故事書

Background

利用大家能夠感同身受的主題,來學習研究的流程

這次邀請 Loftwork 開設這門特別課程的成安造形大學綜合領域,一向致力於透過讓學生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課程,來培養他們在設計思考及企畫提案上的能力。有許多學生在畢業後的目標是成為策展人或製作人,因此校方設計了用專案模式進行的課程,期許學生能藉著研究及訪談,抽絲剝繭找出當地區域面臨的問題,並運用設計能力加以解決。但在這些課程的執行過程中,遇上了一個問題:學生難以從全面的視角來俯視大局,思考框架沒辦法跳脫依賴身邊容易取得資訊的習性。

因此校方邀請我們幫忙設計一個,能夠學習到設計研究及設計思考流程的特別講座,於是催生出這次的企畫。

試想其他「替代的可能性」

對學生來說,這次暑期課程是一個特別的機會。我們希望能避免學生難以產生切身之感,陷入被動心態的情況。因此,我們想要找出一種跟所有人都密切相關,平時卻經常遭受忽略的重要事物,還有或許能對他們的未來有所幫助的方向……最終才想到了「凝視死亡,重新定義活著」這個主題。此外,現今稱為「正向死亡運動」,以正面積極態度看待死亡,有意識準備面對相關議題,像是有關照護方式、終活(迎向生命終點的活動)及安樂死這類話題,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及科技進步,討論聲量逐漸熱絡蓬勃,正因如此,我們認為在此時此刻,這是一個應該花心力去探討的主題。

「死亡」這個主題,該如何跟設計研究的流程結合呢?我們決定將主軸定在思辨設計 (Speculative Design)之一的思維模式――替代可能性Alternative Presents(Auger, James, 2010, Journal Article, Alternative Presents and Speculative Futures)。這個思維模式的觀點是,面對現今社會中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各種現象時,要在心中保留一個思索的空間,知道世界其實也有可能是別種模樣。要是過去發生的事有所改變,那現在的世界可能是另一番奇特的新面貌吧?

要挑選哪種理所當然的觀念來加以嘗試懷疑呢?要將精力鎖定在哪個問題上呢?我們在進行過程中,將判斷基準定在各組「能否描繪出想要見識看看的世界」。

我們著重的方向並非是解決問題,而是提出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沒有人會去提出那些容易理解的問題。憑自己的力量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展開行動,這件事的重要性及箇中趣味,正是我們希望能讓大家體會到的部分。

「Change us to suit the world」(Anthony Donne & Fiona Raby, Speculative Everything, 2013(中譯書籍名稱-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正如這句話所說的,本課程的目標就是讓學員盡情描繪出,自己想要親眼見識的那個不受世俗準則規範的世界,並從過程及產出中獲得一些新發現。

Process

實際體驗設計研究流程,將夢想落實為展示成品

1. 心態建立:激發大家全心投入這個主題,致力研究的挑戰熱誠

第一步,必須要幫學生建立起投入主題及致力研究的挑戰熱誠,因此在第一堂課上,我們邀來幡野廣志攝影師,同時也是一位癌症患者,為我們分享他對於「死亡,即是深刻思索幸福」這個訊息的體悟,同時依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展開熱烈的討論。兩小時的課程就在各種對話中飛逝而過。

2.擬定問題:轉換理所當然,找出研究問題

本次流程的關鍵,就在於該怎麼去擬定問題[Q],質疑那些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物;還有根據收集來的資訊,又會找出什麼樣的答案[A]呢?課程設計並非單人作業,而是將 20 個人分成五組,盡量打造成可以透過多元視角來具體實踐設計研究的情境。

請注意各流程並非是自由發想後再收斂凝聚的「鑽石型」,而是刻意留下驗證及再次選擇的空間,同時一邊前進的「喇叭型」。

該如何去質疑那些理所當然的事物,從中擬定問題呢?其中關鍵就在於不能只依靠已經具備的知識,而必須親身去調查新的資訊,再搭配上自身經驗,建立起新的價值觀,並據此來展開討論。因此第一步就是,每個人該分頭去閱讀跟死亡有關的參考文獻,並向其他人分享從中獲得的感想及發現。「死亡」這個主題,範疇太過廣泛,需要大家先討論出想要投注心力研究的領域(譬如:埋葬、盂蘭盆節、願望清單等)。其後,花費大約一小時進行網路調查及文獻調查(約 40 本),歸結出這個領域的既有概念及一般說法,再試著從相反的觀點、不同的視角來重新加以解讀,同時根據「有成功轉換了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嗎?」及「這是整個團隊都想見識看看的世界嗎?」這些判斷軸,五組都分別訂出了自己的研究問題。

3. 訪談:收集有關「生」的資訊,用具有創造性的方式加以解釋

每位學生都分別以問題為主架構,對身邊人士進行超過一個小時的深度訪談。箇中關鍵在於不能把問題照本宣科地拿來直接問對方,而要從問題所屬領域相關的主題來開啟話題,詢問對方的經驗。(舉例來說,假設問題是「如果有一個世界不祭拜遺骨,而是以亡者喜歡的形式祭拜呢?」,就可以詢問對方跟掃墓及遺物有關的經驗)再從總計 20 人的訪談資料中,歸納出在這個問題上,會維持一致的價值觀,以及有可能變動的價值觀。

此外,不要光收集周遭人士的發言,為了獲得多種世代及多種文化的觀點,我們也去了設有看護的多世代共居住宅「歡樂之家保健設施(はっぴーの家ろっけん)」及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進行即席訪談及觀察各種展覽品。

設有看護的多世代共居住宅「歡樂之家保健設施(はっぴーの家ろっけん)」,協助我們進行訪談
運用KJ法逐步統整收集到的資訊

4.產出:設計微型腳本,製作繪本原型

本課程的醍醐味就從這個階段開始。這次我們希望能夠避免,學生只是在工作表寫下想法,提出周遭親友的意見,一切就結束了的情形。因此,我們將目標設定在創作出一個具有感染力的成品,讓一般人士也能對大家在過程中挖掘出的答案產生共鳴,於是決定讓各組根據自行激盪出的答案,建構起名為微型腳本(又稱極短篇)的短篇故事。

要編撰成故事的理由在於,光靠一個沒有清晰脈絡的說明,沒辦法打動聽者的心。舉例來說,如果想要傳達「人類終究無法掌控自然」這個道理時,一個奠基於「如果恐龍活在現代?」這個疑問上所編造的故事,就是名聞遐邇的科幻驚悚片「侏儸紀公園」。正因為運用故事去包裝,才能達到那麼震撼人心的效果,並深受觀眾的喜愛吧。(這裡提及的「侏儸紀公園」的寓意,只是筆者個人的詮釋)

製作這份微型腳本的重要元素是,「動機」、「人物」跟「場景」。傾團隊之力將這些要素一一建構出來,最後再加以組合,寫出一個故事。這個製作方式是從伊坂幸太郎在編寫《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故事大綱時的方法獲得靈感,所設計出來的。(推理小說的撰寫方法, 2015 年,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故事完成後,各組在兩個小時之內,運用會場中預先準備好的道具及材料,快速地架構出有多位出場人物的短篇繪本內容。雖然製作時間相當有限,但學生發揮天馬行空、青春又自由的想像力,針對研究問題交出數種「死亡的正向形式」。

Result

課程結束後

雖然只有短短四次課程,但作業份量相當重,在實質上,可說是花費八月一整個月全心投入的專案了。我認為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十分困難,而他們在課程結束後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會分享一些問卷所反映出的意見。

我去了朋友的老家進行訪談,跟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奶奶碰面,聽她談起爺爺過世時的心境,以及當時發生的許多小插曲,談話內容的範疇遠超過我原先的設想。我有一種感覺,當時我就坐在旁邊,跟她即時分享我的筆記,花費一個小時以上聽她講話,正是這份專心聆聽的神態,才讓我能夠問出更深入的內容。透過這次的經驗,我學會了今後能持續受用的訪談技巧。
ー酒井はるな(綜合領域四年級)

因為我在實際動手面對課題之前,就已經事先聽過設計研究的講座、與主題相關的演講,還另外看了一本書,所以在正式下手時,進行得非常順利。特別這次課程的主題是「死與生」,上課時老師也曾多次強調這個題目並不容易,因此自己事先看書取得相關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ー山下真凜(綜合領域四年級)

在欣賞過自己這一組以及其他組別的最終成品後,我發現因為需要編撰成一個故事,各組定為主題的那個問題本身,還有最終成品的說服力及趣味性都大幅提升。國廣老師在課程最後也說過,「故事的結構非常重要」,而我在這次的過程中,深深體認到這句話的涵義。今後也希望能將這次學到的東西,應用在自己的製作上。
ー森井美結(綜合領域四年級)

Member

國廣 信哉

株式會社loftwork
資深總監

Profile

篠田 栞

篠田 栞

株式會社loftwork
製作人

浦野 奈美

株式會社loftwork
行銷 / SPCS

Profile

Voice

“在藝術領域,生死觀已成現今的主題。我十分好奇,將設計研究的方法運用在這個主題上,會引導大家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來呢?就現實層面來說,年輕人也難以將信仰或墳墓這類事物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Loftwrok 的員工所教導的實踐型方法及建議相當簡明易懂,令人感佩。每位學生因訪談任務在盂蘭盆節期間和親友深度交流,想必都度過了一段極有意義的時光。”

成安造形大學 教授 綜合領域主任 長尾 浩幸

“最剛開始聽到「 Design DETH 」這個主題時,我不禁有些懷疑,這個主題真的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嗎?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熱誠嗎?但那完全只是我的杞人憂天。後來,我發現正因主題跳脫於日常生活,反倒打開了他們思考的開關,在設定研究中的問題及觀點時,因為從未親身體驗而產生的隔閡感,成為了最好的刺激,激發他們深刻地思考……時間有限,每一個步驟都相當明快,而透過觀察這整個過程,我才明瞭選擇這個主題的深意,深感佩服。”

成安造形大學 教授 田中 真一郎

Keywords

Next Contents

站在虛擬與實境之間,解開城市中的 “Hidden Layer”
|Newview 2022 專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