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kok Design Week PROJECT

站在虛擬與實境之間,解開城市中的 “Hidden Layer”
|Newview 2022 專案概要

「Newview」是由 Psychic VR Lab、日本潮流百貨 PARCO 與 Loftwork 三家公司共同策劃的專案,目的在於建立一個 xR 體驗創作者的社群。自 2018 年起,Newview 在全球各地展開巡迴活動,地點包括日本、台灣、泰國、倫敦、紐約等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工作坊和創作者聚會等活動。在藝術、音樂、設計等領域中,讓人們能夠體驗 xR 的魅力和可能性,在虛擬世界中享受全新的感官體驗,並將這些體驗帶回現實生活。

執筆:葉博允/Loftwork台灣 Fab總監
編輯:Loftwork.com 編集部

Outline

用AR技術,打造更有趣的城市生活

你對 AR 體驗的印象,還停留在拍照濾鏡跟寶可夢嗎?AR 不只是一種花俏的圖片合成方法,它更可以是一種新的思考模式,賦予人們對於城市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也是許多企業正在關注的技術。

Newview 正在推廣的「STYLY」是由日本新創科技公司 Psychic VR Lab 所開發的 xR 創作平台。2018年起,台灣成為亞洲第二大的 STYLY 據點,在2020、2021年也分別舉辦了為期兩個月的 xR 創作工作坊「Newview School」,培養出一批新銳的 xR 創作者,社群逐漸成形。

為了繼續推動 xR 社群的發展,2022年度的 Newview 專案以「Hidden Layer(隱藏圖層)」為題,並且以拓展及探索為底蘊,試圖將 xR 更廣泛地應用在生活中。本文將與各位分享2022年 Newview 專案的執行重點,以及蘊含在作品中的嶄新可能性。

Process

延伸實境,讓城市空間成為AR的開放式實驗室

在 AI 科技與日俱進的今日,VR/AR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早已不是新聞。但我們對於 VR/AR 的應用,卻依然停留在小規模的尺度。為了拓展 xR 在未來更多元的可能性,2022年的專案我們便立定了以下三項目標:

從台灣走向其他亞洲城市

為了提升 Newview 的認知度及豐富性,我們決定邁開腳步前往更多城市,藉由 AR 技術探索不同城市的面貌。Newview 2022 便鎖定了東南亞的設計重心「曼谷」,運用 Fabcafe 曼谷既有的創作者網路,在當地的設計週(Bangkok Design Week)展開本年度的計畫。

探索新的 Newview school 形式,接觸更多創作者

過往的 Newview shcool 是為期約 2 個月的 xR 作品創作工作營,透過技術的教學與創作的輔助,幫助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思考如何將 xR 技術運用在自己的領域中,並且實際將想法化為作品。

而我們希望能藉由本年度的專案,改變 Newview school 的形式,進一步地增加創作內容的擴充性,同時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創作者。因此我們導入了 Field Lab 的概念,以空間作為實驗場域,並且以 AR 為主要的媒體,讓人們能夠透過 AR ,體驗新型態的互動方式。

我們分別與台北、曼谷兩個城市各10位不同背景的創作者進行合作,在不斷激盪和實驗的過程中,探索最終作品呈現的方式。
另一方面,我們也在 2022 年下旬與台灣的成功大學攜手打造 xR 創作課程「xR campus」,以大學校園為場域,思考如何以 AR 在校園內進行互動與議題表達。最後也帶著其中兩組學生的作品,共同參與曼谷設計師週的展出。

在創作者、企業、觀眾三者間建立正向循環

為了保持社群內的創作動力,我們本年度也努力在創作者、企業、觀眾三大角色之間建立更健康的創作生態。
創作者提出具有高度互動性的作品,培養觀眾接受新的媒體互動形式,並將互動過程的紀錄作為日後可以善用的教育素材。

在曼谷設計師週的展覽期間,因為有大量的觀眾參與 AR 作品的體驗,提升了展覽的聲量,因此邀請了非常多企業前來參觀,間接與學校、政府組織、NGO單位等企業分享了 AR 的可能性。

當企業組織實際體驗了 AR 的各種功能,便能了解 AR 在企業服務上的潛力,並願意將資源投注於創作者身上,形成一個善的循環。在曼谷設計週結束後,也已經牽起幾個專案的商談機會。

Outputs

科技不一定冷漠,用 AR 創造眾人的串連體驗

2022年 Newview 以「Hidden Layer(隱藏圖層)」為主題,意旨在拆解生活的實體空間中錯綜復雜的圖層。首先,我們先引導觀眾去思考存在於生活裡的圖層,比方說,有些圖層會以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方法」來區分,在同樣的一條街上,一般的使用者會使用階梯上樓、扶著欄杆下坡、坐在板凳上休憩,而一個滑板玩家,會把斜坡、欄杆、階梯都看作是滑板運動的場地,在上面飛來飛去。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使用行為的圖層,交疊在一個相同的空間上的一個好例子。

而有些圖層,則是由「使用規則」來劃分的,在同一個十字路口,有汽車的紅綠燈,行人的紅綠燈,甚至是盲人使用的紅綠燈,這些紅綠燈並沒有實體的把人車擋住,但是背後的規則,卻影響者人們的行為,輪流前進。由此可見,一個空間有潛力被切割成無限多種圖層,而且每個圖層都引領使用者做出不一樣的行為。

AR 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用更多有趣的方式來打造、打開城市裡的圖層,甚至可以為熟悉的街道添加虛擬物件,或是加上搜集、射擊等等更有趣的互動規則,在日常生活中設計更多樣化的互動方式。

從作品看見次世代的可能性

接下來,想藉由幾件曼谷設計週的作品,簡單地與大家分享 Newview 2022年的嘗試。

由 Kaiju Smugglers 團隊打造的作品《Can We Be Friends?》是將曼谷的高樓文化作為舞台背景的巨大遊戲,創作者與來自泰國的藝術玩具設計師合作,將泰國流行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作品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古蹟郵政大樓的屋頂上,以手機打開 AR,使用者會看到巨大的兔子怪獸正在攻擊城市,使用者可以向它發射子彈,而泰國的傳統守護神也會出現在觀眾的手機螢幕裡,前來支援這場戰鬥。這項作品充分展現了「以城市為尺度」的大型 AR 作品的可能性。

另外,體驗設計師 Alejandro Zamudio 的作品《Lollisonic AR: Tutu is a bit hungry》則是以「味覺」取代視覺與聽覺,來體驗 AR 作品的一種嘗試。觀眾拿到的棒棒糖裡面有埋藏一個小型的喇叭,透過牙齒與頭骨的震動,吃棒棒糖的聲音會傳到耳朵裡,成為一個用吃的骨傳導耳機。這個想法和呈現,讓更多人明白 AR 不會永遠需要手機等平板裝置作為載體,而可以融合更多感官體驗。

最後,台灣藝術家紀柏豪在設計師週的作品《Voyage of Hybridity》,則是實驗多人同步可以體驗的AR作品。當創作者觸摸牆壁上的金屬圓盤,中心的黑洞就會打開,將太空垃圾傳送到實體空間中,太空垃圾會在實體空間中漂浮旋轉,一旦互相碰撞時便會發出有趣的聲響。因為是透過WIFI進行同步,因此體驗者不必自己觸發互動,也能看到 AR 的效果,突破了過往我們普遍認為 AR 只能單人獨自享樂的設限。

Keywords

Next Contents

可實踐的永續提案:
走入異鄉,為泰國糧食安全問題尋找對策

Loftwork magazine 每月發送的電子報,提供Loftwork活動情報、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