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為背景,探索「自主協作社會」
書籍「YOKOKU Field Notes」的研究調查報告
Outline
現代社會正處於一個不確定的年代。資本主義之下的技術開發與大量生產理論已不再適用。在這個情況下,企業如何以展望未來社會,並創造中長期價值為目標?目前各單位與組織皆透過調查與研究活動找尋接下來的出路。
作為國譽株式會社旗下的設計與研究實驗室,研究・實踐未來社會替代方案的「YOKOKU研究所」,以公司口號「預告令人期待的未來與生活」,以及研究、賦權、原型設計為主軸展開一系列活動。
〈YOKOKU Field Notes〉是YOKOKU研究所進行的專案之一。在各地區進行調查,並進行社會・經濟體系性質的研究項目。該項目特點為關注各地區經濟、工業體系及替代活動。
2023 年 8 月,專案研究內容集結成冊,以『YOKOKU Field Notes #01 台灣:重新編排的根源』為題出版。 選定了接受了多元文化影響的「台灣」作為本次田野調查的舞台。而Loftwork台灣也以執行製作的身分,從事前調查開始加入專案,並於策劃與製作、編輯方面提供協助。
*自主・協作社會
國譽株式會社於2021年2月制定的「長期願景CCC2030」中,將「自主・協作社會」作為希望實現的未來社會願景。具體來說,這是指「尊重多樣價值觀,自我實現與為他人貢獻想法相容,每個人都能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未來社會」。
執筆:後閑 裕太朗・王 俐勻(株式會社Loftwork)
編輯:後閑 裕太朗・岩崎 諒子(Loftwork.com編集部)
攝影:澤 翔太郎(株式會社Loftwork)
Output
調查報告
YOKOKU Field Notes #01 台灣:重新編織的根源
我們每個人的「根源」為社會提供了基礎,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可以共同生活,同時接受我們與他人的相異之處。另一方面,有時會將自己與某些屬性綁定,認為這些屬性是不可或缺,不可改變的。
本書以在歷史上受到多樣文化影響的台灣為舞台,透過台北、花蓮、台東、高雄等地人們的活動,試圖重新定義自己的存在,並思考「重新編織自己根源」。
針對台灣各地「自主・協作」行動之調查
目前在台灣各地,皆有不依賴現有系統的自主協作性質活動。這些活動團體中,我們選定了5個積極通過合作解決地區、業界問題的團體,作為「台灣當前自主・協作活動」的一部份進行研究並記錄。
作為研究對象之5個團體
- 〈南機場〉於台北的龐大老舊住宅區中,福祉活動在此發芽生根並傳承。
- 〈洄遊吧(FISH BAR)〉以花蓮東海岸為舞台,聚焦於台灣的海洋食・漁業之「魚育」
- 〈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以原住民語言為主的實驗學校。在此,參加者身份自由變換於「教師」、「父母」以及「學生」之間。
- 〈阿米斯音樂節〉突破阿美族規範,透過青年們的合作而舉辦的音樂節。
- 〈台青蕉樂團(Youth Banana)〉邊進行音樂活動,邊發揚家鄉・旗山的香蕉產業。
Approach
為深入台灣社會而進行事前調查
正式調查研究前挑選了17個單位、地區作為當地採訪候補名單,並以Purpose Model(目的模型)進行利害關係變化、採訪制約條件、風險分析。透過這些事前作業,找出尚未被廣泛認同但可能對未來社會形成良性影響的觀點,再以這些觀點嚴選正式調查對象與單位。
另外,為了避免時間損失以及無法溝通等問題,前期準備工作也非常充足。於事前確定訪談限制、風險以及訪談內容等相關事項,以實現「尋找自主・協作活動徵兆」的目標。
結合客觀・科學數據與故事敘述,捕捉台灣社會新潮流的調查報告
本書刊載的調查報告中,以「概要・背景的介紹」與「研究員敘述」2個不同的要素構成。
前者根據地形和人口等數據,客觀描述社會與地理背景。其中也活用圖片,簡潔概述「在什麼樣的背景之下開始了這個行動」。後者則整理了研究團隊實際感受與其主觀想法。此外,研究團隊在書中穿插台灣風景與日常生活照片,引導讀者進入台灣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將客觀分析數據結合引發共鳴的故事陳述,在不論讀者是否具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本書都能以不同的角度傳達台灣社會新潮流。
Voice
來自本次參與研究計畫與書籍出版,YOKOKU研究所・Loftwork台灣專案成員感想
工藤 沙希 / YOKOKU研究所・研究員
在每個地區中都隱藏者自己獨有的課題以及與環境共存的新嘗試。〈YOKOKU Field Notes〉是一項讓研究人員深入田野,將自身觀察與見聞以民族誌方式呈現的專案活動。 雖然盡可能接近其社會背景,但內容是以作者主觀為前提。
田調並非限定於亞洲地區,也無法簡單的以歐美 / 非歐美地區來區分。我們的對象是「非霸權」地區。替代性活動可能存於替代性環境中。另一方面,由於國譽的主要業務ーー辦公室設計等相關業務,一直以來皆以霸權經濟體(主要為歐美國家)為榜樣,〈YOKOKU Field Notes〉所進行的田調作業,也有著打破以往追隨歐美國家的意圖。
本次的田調,於擁有多元身份認同的台灣進行,以重新編織的「根源」作為調查的主要觀點。雖「自主・協作社會」是個遠大的理想,但希望透過本書,讓各位意識到並質疑霸權社會制度,並了解「根源」是個對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議題。
田中 康寛 / YOKOKU研究所・研究員
是什麼促使我們與夥伴以及這個社會合作?國譽提出了「自主・協作」願景,這是我們期望看到的未來社會,而《YOKOKU Field Notes》則是我們摸索未來社會與協作的模式。
然而,其形式與驅動力並非唯一,應根據地區與個人特性而有所不同。例如西方(特別是美國),活動是建立在個人自主與獨立。但在亞洲,則是有「協作建立在,透過群體或社會中對於自我的認識,並引起一連串自主與協作的連鎖反應」的假說。即使將「協作」分離出來,它還是會因某些特殊魅力或在個人主觀意識碰撞過程中發生。
因此在本專案中,我們以台灣為起點,走訪了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體與個人,找出多元的自主・協作方式。但在書中,我們並沒有訂出「自主協作社會要項」,因為我們認為,自主協作並沒有標準答案,會每個人的思想與環境而有所變化。我們希望能透過書中實踐者們的活動,讓每位讀者都能進行思考,並開啟與周遭夥伴們對話的契機。
堤 大樹 / Loftwork台灣 資深總監
來到台灣已經一年多了。雖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初來乍到時的任何事情都令人驚喜,這樣的驚訝與感動也漸漸成為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些都是我已慢慢「台灣化」的證明。雖然如此,還是認為自己還是有些無法改變的。
在自己的「一成不變」中,有喜歡也有自我嫌惡的部分,現實並非如自己所願,但經過台灣田調後,我比以前更能接受這些好惡,並將其視為自身存在認同。當我進行田野調查,聆聽台灣人的故事時,發現自己比以前更願意好好面對自身的根源。
雖然當我們發現問題時,都習觀速戰速決。但或許不求立刻解決,但也絕不會擺爛,堅持到底以及樂觀的態度,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也不一定。希望本書能成為帶給讀者們啟發的指南書。
許 孟慈 / Loftwork 創意指導
本專案中提及的台灣社會狀況與發展過程為多重且複雜,有許多迄今並為定義,或者無法定義得寸在。雖然自己出生於台灣,但離開台灣已有7年,這片土地雖然熟悉,但也讓我感到陌生。
對我來說,這次的專案是讓自己重新質疑過去熟悉的事物,並從中探索自己根源的旅程。起初,由於自己是來自台灣,所以對各項文化與其說是確信,更多的是猶豫與躊躇。然而,在這次的調查中接觸了多實例,許多事情漸漸變得清晰,也讓自己再次意識到這些難以名狀的猶豫是重構身份的必要過程。
包含訪問者,以「根源」為切入口,透過與家族、團體、社會、個人的對話,進而解讀「台灣」。這樣的行動非常有趣。我也發現,自己透過這些對話,消除偏見後再次構築,並拓展自身脈絡。希望讀者們透過本書,也能與我一樣在猶疑之後受到啟發,對自己與自身生活、社會再次提出疑問。
Information
書籍概要
『YOKOKU Field Notes #01 台灣:重新編織的根源』
[發行人] 黒田英邦
[發行所] 國譽株式會社
[企劃・制作] 株式會社Loftwork
- 發售日
- 2023年8月23日
- 價格
- 1,200日圓(不含稅)
- 規格
- B5 厚度約8mm 120頁
- ISBN
- 978-4866821030
- 發行
- 國譽株式會社
- 販售
- 日本全國獨立書店、Amazon.co.jp發售中。販售店面請至以下網址確認。※販售店面今後可能陸續增加
- 詢問
- YFN書籍窗口 yokoku_order@kokuyo.com
專案概要
- 客戶名稱:國譽株式會社
- 專案期間:2023年1月〜2023年6月
- 專案組織
- 專案總監・編輯:堤 大樹 (Loftwork台灣)
- 調查執行・翻譯:許 孟慈、王 榆君 (Loftwork台灣)
- 編輯・執筆:工藤 沙希 (YOKOKU研究所)
- 執筆:田中 康寛、山下 正太郎 (YOKOKU研究所) 、栖来 光
- 設計總監:大槻 智央
- 攝影:余 郅
- 封面插圖:KAWAGUCHI TAKUYA
- 專欄插圖:湯 士賢
- 印刷:藤原印刷
Member
工藤 沙希
國譽株式會社
YOKOKU研究所・研究員
田中 康寛
國譽株式會社
YOKOKU研究所・研究員
堤 大樹
株式會社loftwork
資深總監
Nex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