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report

光是生產就能「改善」環境的產品?
印尼Mycotech Lab值得效法的循環型環保系統

從吉隆坡延伸至京都。從純素皮革來思索未來的製造業型態

全球推動永續的聲浪持續高漲,純素皮革(Vegan Leather)以友善環境的新材料備受各界矚目。目前市面上已開發的多種純素皮革,黏著劑的原料仍舊採用化學物質,不過印尼的生物科技新創團隊Mycotech Lab成功研發出利用菇類菌絲作為黏著劑,並以農業廢棄物等植物性纖維當作原料的純素皮革。

「FabFuture」,這項專案的目標在於打造30年後的永續社會。2020年7月,FabCafe Kuala Lumpur邀請Mycotech Lab參加了「FabFuture」的一場座談會,這不僅是雙方第一次合作,也促成了隨後2020年12月~1月在FabCafe Kyoto舉辦的蘑菇皮革與相關產品的展覽。同時於2021年1月15日舉辦了主題為Material Meetup KYOTO vol.15「永續素材最前線:了解蘑菇皮革」的活動,來賓邀請到Mycotech Lab的共同創辦人代表Ronaldiaz Hartantyo,以及在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YOTO Design Lab研究生質材料的津田和俊老師。本文將為各位讀者介紹這場活動中的精彩內容。

此外,活動的直播錄影(日文)也有放在網路上,歡迎有興趣的各界人士自由觀看。

企劃這場活動跟展覽,負責發問的是位於左上方的木下,右上是在KYOTO Design Lab研究生質材料的津田老師,中間則是Mycotech Lab的共同創辦人代表Ronaldiaz。

相關專案:FabFuture(FabCafe Kuala Lumpur)

專家預測在2050年前全球總人口將暴增至100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想靠自身力量在未來立足,此刻就必須著手尋找、設計解決方案,力求革新。為了這項目標,馬來西亞的FabCafe Kuala Lumpur投身於「FabFuture」這項專案。目前正在進行一系列嘗試,像是實驗該如何用椰子殼跟茶葉做出新的生質材料來取代塑膠,同時傾注大量心力發展新的都市農業技術,未來的廢棄物管理技術,以及能源跟水資源供給系統的相關創新事業。

在這些計畫中,吉隆坡團隊特別關注的議題是「菌絲」。「菌絲」不僅有望成為農業廢棄物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已開始取代傳統的皮革產品,提供了另一種強韌質輕的新素材結構可能性,因此團隊特地邀請Mycotech Lab來舉辦了一場Fab Meetup KL

皮革般的Mylea與磚塊似的Biobo

Mycotech Lab一開始是從種植菇類的太空包「growbox」起家,後來從印尼的大豆發酵食品天貝獲得靈感,開始嘗試用菇類的菌絲來硬化纖維,成功做出宛如磚塊一般的建材。隨後又運用菇類菌絲開發出純素皮革「Mylea」,並與印尼當地的農場合作經營生產蘑菇皮革的工廠。而與當地社群合作,也為該地區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近期,他們正在和印尼的時尚設計師協力開發各式各樣的新產品。

蘑菇皮革第一次登上伸展台的模樣。
「Biobo」是可用於裝潢及室內設計的板狀蘑菇素材。
與當地農場合作經營生產蘑菇皮革的工廠。和當地社群合作,也在該地區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建立一套串聯農林業的機制。

Ronaldiaz表示,在開發蘑菇皮革時,他們注意到牛隻飼育及皮革生產的過程對環境造成了莫大的負荷,因此純素皮革「Mylea」不光是不採用動物性原料,還採用了一套友善環境的製造流程。

津田老師也點明,不是做出純素皮革就好,建立一整套的架構也至關重要。Mycotech Lab開發出的純素皮革,是靠菌絲把麥麩這種農業的廢棄物跟從林業中取得的樹皮黏在一起做出來的。如果要效法Mycotech Lab投身於這類生產活動,就必須思考該如何同時兼顧與農業及林業的合作,建立起一套能串聯起各自生產及廢棄流程的新架構。

而這種思維模式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並不侷限於純素皮革。今後各界的製造業都必須具備更開闊的視野,把自家企業的利益相關人從少數人拓展到整個社會,逐步設計出符合新潮流的生產/消費/廢棄方式。然而,日本當前的產業結構是農業與工業的生產活動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幾乎沒什麼關聯,屆時該如何讓雙方產業順暢接軌,將成為一大挑戰。

靠FAB來理解整體的結構,打開因分工而縮限的視野

過去,工業產品追求的是用低廉成本,大量生產品質一致、耐久性高的產品。在這背景下要逐步開發永續型工業產品時,我們該如何重新看待使用期限這件事呢?同時,以往大家都很少認真思考「該如何丟棄」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後要怎麼決定我們價值觀的優先順序呢?

津田老師明言,如果要了解那些物品的生命週期,Fab或Make這類方法應該很有幫助。產業分工漸細之後,每個人都只會參與到產品製造的一小部分。不過,只要親身接觸從生產到廢棄的完整流程,不就能了解每個環節了嗎?像是要用什麼材料製作,如何使用,最終又會如何分解,還有每一個步驟又會衍生出何種責任等。

大眾對於「Fab」與「自造者運動」這些詞彙的認知,往往只停留在「自己的物品自己做」的層面,依然侷限在個人創作活動的框架裡。但是,透過重新定義這些用語,把它們當成永續生產活動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就能協助產業釐清今後的重點在哪裡。

近代社會追求效率及分工,帶來了大量生產及供給穩定的好處,可是過度分工也讓每一個流程都漸趨高度專業,一旦生產過程中發生問題,要臨時補救或變更變得十分困難,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在數位技術崛起,開放性數據/知識/手段的共享蔚為風氣後,一般大眾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能憑藉這些資源獲得自行製作的能力,因此大家都有辦法自行挑戰,以前那些在產業裡基於成本考量或規格因素,不得不捨棄的靈感與實驗性想法。此外,當這些資訊向公眾開放之後,或許也有機會激盪出製造流程問題與困難的解決方案。

在Mycotech Lab的展覽中,專注觀察Mylea的津田老師(右)。津田老師自2020年起,就在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YOTO Design Lab利用微生物跟菌類來開發新材料。

「評價標準」及證據,要在實踐過程中自行建立。

在全球為邁向永續社會,達成SDGs及零碳排而努力時,各國皆紛紛著手建立相關規範及準則。可是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由上而下制定強制性的規範跟評價基準後,大家往往滿腦子只想著該如何達到這些標準,漸漸偏離了要調整思維模式跟企業體質來實踐永續性生產活動的初始目標。

面對這個問題,Mycotech Lab採取的做法是,自行提出評價標準。作為一個新創團隊,時常進行各種實驗與驗證工作,在自行制定出評價的標準後,也能拿出證據來佐證其有效性。

Mycotech Lab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評價標準,像是測量生產牛皮造成的環境負擔大小,抑或是產業關聯地區的雇用條件如何等。特別是後者,Ronaldiaz身為一位長年參與跟大自然接軌社群設計的建築家,這點似乎也反映出他的觀點跟價值觀。

想要自行提出評價標準,就必須先展開小規模的嘗試。不再是等待他人提供評價的基準,而是自主宣告評價標準為何。踏出這一步,也代表團隊在將自己渴望實現的願景及價值,化為明確的文字跟數值吧。

建立一套促使資源循環的機制

在座談會的最後,津田老師表示:「別光從人類的立場思考,壓榨自然環境及其他生物,和平共榮很重要。就算是永續性材料,如果生產過量就同樣失去意義了。只製造必要的分量,使用後回歸大地,是很重要的。」在談話過程中,老師也多次說出「借助微生物跟細菌的力量」這句話。另一方面,Ronaldiaz則認為「不『廢棄』。藉由生產流程來改善環境是重點」。兩人見解的共同點在於,往後不能只是利用資源,而必須建立起一個促進資源不斷循環的新生產型態。這可說正是在實踐循環經濟的理念一一將至今當作廢棄物處理掉的東西看作資源,不再丟棄,使其循環

資源當然是有限的。而且,全球社會與經濟常識不斷變化的現今時代中,一味追求大量生產的思維模式,已無法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諸多問題。現在全球應共同分享相關知識,打造一個有彈性的生產及消費新架構。

相關鏈接:「循環經濟地圖 」現已推出

BANDO 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BANDO 化學)是橡膠及彈性體產品製造商的先驅,創業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年的悠久歷史,近年為逐步開拓新市場,需要透過中長期的視角來規劃新事業。目前公司已鎖定醫療機器及電子資材這兩個領域作為日後主力事業並著手布局,經營企劃部也於同時間針對兩個領域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工作。新事業企劃團隊在此過程中,勇於跳脫既有框架,嘗試不同以往的工作模式,與公司外部團隊透過共創手法,合作尋找公司應該前進的方向。

循環經濟地圖是這個專案的成果,目前已開放下載。

➤ 下載循環經濟地圖(中文版)

 

歡迎提出任何問題和您的需求,讓我們有機會了解更多!

・尋找循環經濟的開發新事業發展(材料、產品、服務)的夥伴
・實現優化使用者體驗、品牌形象、與開發新業務等跨域創新計劃
・希望在尋找新的機會領域或創建事業上活用亞洲田野調查的成果

➤ 與 Loftwork Taiwan 聯繫

Related Event

Loftwork magazine 每月發送的電子報,提供Loftwork活動情報、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