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田再開發」關鍵一步 —— Grand Green 大阪《JAM BASE》
共創未來的場域設計,從品牌建立到社群孕育
Outline
打造能激發創意與創新的多元交匯空間
橫跨商業設施、辦公大樓、物流中心與複合型都市開發等多元事業領域的 ORIX不動產株式會社(以下簡稱 ORIX 不動產),長期以來持續投資並開發符合地區特色與需求的各類空間設計。
在 2024 年 9 月開幕的「Grand Green 大阪」中,ORIX 不動產參與的是 JR 大阪站北側「梅田貨運站舊址」的再開發計畫——即「梅北二期區域開發事業」的一部分。在這個龐大的都市轉型計畫中,他們擔任了關鍵空間《JAM BASE(ジャムベース)》的管理與營運推動角色,並以 一般社團法人 Co-Creation Generator(共創生成器) 的成員身份參與運作。
JAM BASE 是一處促進共創與創新的社群基地,不僅歡迎企業參與,更邀請大學、研究機構、新創公司等多元背景的創新者交流點子,支援將創意推向社會的實驗與實踐。它被期待成為關西、乃至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然而這個空間不僅希望受到國際注目,更期望深植在地、與社區共生。因此在品牌建立的初始階段,邀請擅長將生活者視角融入專案、並委託具備社群串聯經驗的 Loftwork 擔任品牌策略與社群設計的執行團隊。
Loftwork 團隊從 JAM BASE 的視覺識別(Logo、標語與品牌手冊)設計,到整體社群建立策略、Grand Green 大阪的開幕活動規劃,包含為兒童設計的體驗型工作坊等,皆深度參與。JAM BASE 的品牌不是單一標語的堆疊,而是一場「與潛在使用者共構未來」的參與式場域設計。
Output
JAM BASE 的視覺識別(VI)設計:一場關於共創與個性混融的即興實驗
「JAM BASE」這個名稱取自音樂術語中「即興合奏」(Jamming)的概念,象徵這個空間將成為眾人共同演奏未來的創造場域 —— 充滿樂趣、碰撞與驚喜。
其視覺識別設計(Visual Identity, VI)強調「多元個性在交流中交織、碰撞與變化」的視覺語彙,並採用動態識別的設計思維,呈現根據場景與使用者而不斷轉變的開放式視覺樣貌。
這不只是標誌,而是一種呼應空間精神的變動性象徵 —— 讓「混亂、融合、生成」成為設計語言的一部分,回應 Grand Green 大阪想要呈現的未來都市生命力。
「JAM BASE」LOGO

動態識別影片版 Logo(可變視覺識別設計):以動畫形式呈現的可變化 Logo,展現品牌的開放性與動態性。製作團隊:Designer / 坂本俊太(NEW)、Director / 山田十維(NEW)、溝口周太(NEW)
品牌標語:「まざまざと さまざまが まざるさま(暫譯:種種混合,聲聲共鳴)」

文案撰寫:長谷川 哲士 はせがわ てつじ(株式會社Copy Writer)
Grand Green 大阪開幕活動
兒童共創聲音工作坊,吸引 280 位參與者共鳴城市感官在 2024 年 9 月舉辦的 Grand Green 大阪先行開幕活動「GRAND GREEN OSAKA Opening」中,Loftwork 策劃了一場名為「まざまざと さまざまが まざるおと(暫譯:種種混合,聲聲共鳴工作坊)」的兒童共創型聲音工作坊。這場活動邀請孩子與家庭一起,透過傾聽自然、人聲與街道上的各種聲響,在城市中進行聲音採集、編曲、創作,體驗從感官覺察到創作實踐的樂趣。
活動共吸引 280 位參與者,其中包含 113 位兒童與 167 位成人。除了家庭族群,也吸引不少青年與長者駐足參與,讓梅田「梅北公園 North Park」成為跨年齡層共融的熱鬧場域。現場反應熱烈,不少參與者更表示「希望每個月都能舉辦」。
攝影:廣川文花(BUNCA.)、原創音響提供:TEAMクラプトン(TEAM Clapton)
各種聲音收集工作坊「種種混合,聲聲共鳴(まざまざと さまざまが まざるおと)」
「種種混合,聲聲共鳴(まざまざと さまざまが まざるおと)」工作坊總共分成三個環節。首先是採集,參與者使用 iPad 錄下場域中各式聲音,從風聲、腳步聲、語音、昆蟲聲到水流聲,細膩觀察日常被忽略的聲響。接著進行創作,將剛才收錄的聲音樣本放進音樂製作 App 中,用敲打與編排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節奏與旋律。最後則是即興演出,由孩子們親自按下播放鍵,透過現場喇叭播放作品,讓每段聲音在城市空間中真實發聲。
培養創新發生的土壤:JAM BASE 社群實驗計畫
作為一座以創新為核心的共創基地,JAM BASE 的目標不只是成為企業與研究單位的實驗空間,更希望從「社區與生活者」的角度出發,培養具有在地性與人味的創新環境。
為此,Loftwork 發起一系列「社群共構實驗」,邀請 10 組活躍於關西地區的創新者、潛在進駐單位與未來社群候選者參與。透過實地觀察(Field Research)、駐地合宿與公開對話,討論「在 JAM BASE 中,怎麼樣的創意與合作是可能的?」、「社群該如何啟動與運作?」
這些討論最終彙整為社群運營策略報告,作為 JAM BASE 開幕後推動社群活化的起點與行動指南。同時,也作為預備階段的重要輸出,使未來的社群營造具備可延續性與在地連結力。
成員觀點
Voice
“為了在 Grand Green 大阪實現「綠意」與「創新」的融合,我們希望能展現出只有這個場域才能實現、也唯有在這裡才會發生的獨特價值。
這正是我們這次與 Loftwork 攜手挑戰的目標。因為這裡是公園,也因為它位於大阪的核心地帶,我們開始思考:到底希望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方式、抱持什麼樣的動機來參與這個地方?
我們身為場域的營運方,又該準備什麼?
當然,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希望的是:在這個場域裡,未來可以和大家一起,一邊實踐、一邊共創出這些答案。”
ORIX 不動產 投資開發事業本部 大阪營業部長 佐佐木一洋
“將「綠意」與「創新」這個簡單卻強而有力的訊息,具體地體現為大阪獨有的進化樣貌,我認為必須依靠軟體、硬體,以及在這裡集結的眾多參與者,彼此有機地混合、碰撞、發酵,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無論是視覺識別設計、社群養成、還是開幕活動,我認為這次我們確實成功呈現了那種「有機混融」的狀態。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持續讓這些「混合」變得更加鮮明、更加「まざまざ(活靈活現地)」。”
Loftwork 製作人 小島和人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塊被稱作「大阪梅田最後一塊黃金地段」的開發案,有一半的面積將會是公園時,那種震撼至今仍深植腦海。
大阪是一座高密度集結了辦公、商業、娛樂等都市功能的城市。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適當跳脫過往累積下來的慣例」,一邊學習前人經驗,一邊探索新的邊界,這件事對於場域營運、創新實踐、乃至於創意生成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或許正是大阪人最擅長的能力之一。
我相信,在 JAM BASE 裡,每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さまざま)的事物彼此交錯、混合,然後從中誕生出更多新的「某種東西」,而未來就在這樣的交會中誕生。”
Loftwork 創意總監 太田佳孝
專案概要
◾️品牌策略規劃
- 委託單位:ORIX不動產株式會社
- 專案期間: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9 月
- Loftwork 團隊
- 製作統籌:製作人 小島 和人
- 品牌策略規劃與整體方針制定
- 專案管理:創意總監 圓城 史也
- 創意指導:創意總監 太田 佳孝
- 製作夥伴
- 品牌策略規劃/VI 設計:NEW Creators Club
- 文案撰寫:長谷川 哲士 はせがわ てつじ(株式會社Copy Writer)
◾️社群設計
- 委託單位:ORIX不動產株式會社
- 專案期間:社群設計階段
- 2023 年 9 月 ~ 2024 年 1 月
- Loftwork 團隊
- 製作統籌:製作人 小島 和人
- 專案管理:創意總監 服部 木綿子
- 製作夥伴
- 社群設計顧問群
- 井口 尊仁(Audio Metaverse, Inc. CEO)
- 眞鍋 邦大(龍谷大學 經營學部 副教授)
- 阿久根 聰子(一般社團法人 for Cities/公關・製作管理・業務)
- 鎌田 頼人(合同會社 NEWSKOOL 代表董事 CEO)
- 奥 祐齊斉(株式會社 bona 代表董事)
- 中村 純二(一般社團法人 ツワモノ(TSUWAMONO) 代表理事)
- 藤本 遼(株式會社 ここにある(Coconiaru) 代表董事)
- 小笠原 舞(合同會社 こどもみらい (Kodomo Mirai)探求社 共同代表)
- 小島 伊織(アイナインオー株式會社 共同創辦人/代表董事社長)
- 廣川 文花(BUNCA. 代表)
- 社群設計顧問群
- 圖像紀錄(Graphic Recording):外崎 佑實、三宅 正太
- 攝影:小黒 恵太朗(ひとへや Hitoheya)
◾️工作坊企劃與執行
- 委託單位:Grand Green 大阪開發事業單位、株式會社電通ライブ 關西分公司(Dentsu Live)
- 專案期間: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9 月
- Loftwork 團隊
- 製作統籌:製作人 小島 和人
- 專案管理:創意總監 服部 木綿子
- 創意指導:創意總監 山崎 萌果
- Loftwork 團隊
- 藝術指導:ほそかわ なつき(Natsuki Hosokawa)
- 插畫創作:岡島 飛鳥
- 工作坊企劃協力:小笠原 舞(合同會社 こどもみらい(Kodomo Mirai)探求社), 池田 浩基(株式會社 SAKAZUKI Production 代表董事/影像創作者/編劇)
- 影片製作:廣川 文花(BUNCA. 代表)
- 原創音響提供:TEAM クラプトン(TEAM Clapton)
文字撰稿:田中 青紗
內容編輯:野村 英之
企劃與編輯統籌:横山 曉子(loftwork.com編集部)